新華社武漢6月15日電(記者譚元斌)在很多人心里,,張富清這個名字傳遞的感動,、帶來的震撼仍在延續(xù),。
戰(zhàn)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今年將步入97歲高齡,。2019年三四月間,,張富清的感人事跡被逐步披露,為公眾所知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全國已有數萬名黨員干部到湖北來鳳縣民族博物館張富清先進事跡陳列館參觀。
年邁力衰,,如山的信仰沒有變,,如磐的初心沒有變。榮譽加身,,他依然是那個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張富清,。
董存瑞式的戰(zhàn)斗英雄
1924年12月出生于陜西漢中洋縣的張富清,在西北解放爭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是一位“董存瑞式的戰(zhàn)斗英雄”,。
1948年初,宜川戰(zhàn)役打響,,國民黨軍整編第90師在瓦子街落入我軍伏擊圈被殲,。作為在該師干雜活兒的雜役,面對我軍給出的回家可以發(fā)路費的優(yōu)待政策,,張富清毅然選擇參加革命,,成為英雄部隊359旅718團的一員。
矮小瘦弱不被國民黨軍官“瞧得起”的張富清,,加入英雄部隊后發(fā)生蛻變,,最終成長為敢打敢勝的“戰(zhàn)斗英雄”。1948年8月,,壺梯山戰(zhàn)斗打響,,擔任突擊組長的張富清,“攻下敵人碉堡一個,,打死敵人兩個,,繳機槍一挺,并鞏固了陣地,,使后邊部隊順利前進”,。他因此榮立師一等功,被授予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
1948年11月,,永豐城戰(zhàn)斗打響。又一次擔任突擊組長,,張富清攜帶兩個炸藥包,、一支步槍、一支沖鋒槍和16個手榴彈,,夜間攀上寨墻,,炸掉敵人兩個碉堡,身受重傷仍獨自堅守陣地到天明,,數次打退敵人反撲,。他因此榮立軍一等功,被授予軍甲等“戰(zhàn)斗英雄”稱號,,并被西北野戰(zhàn)軍加授特等功,。
在西北解放戰(zhàn)爭中,張富清先后獲得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戰(zhàn)斗英雄”稱號。
張富清穿著老式軍裝敬軍禮(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深藏功名,,造福一方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沒有受過任何教育的張富清按照組織安排,,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1955年1月退役轉業(yè),他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赴偏遠的鄂西恩施地區(qū)工作,。
他帶著愛人孫玉蘭扎根三省交界的恩施來鳳縣,,一口皮箱,鎖住了他在戰(zhàn)場上用鮮血換來的全部榮譽,。
到來鳳縣后,,張富清先后任城關糧油所主任,三胡區(qū)副區(qū)長,、區(qū)長,,建行來鳳支行副行長等職務。他甘愿做偉大事業(yè)的一塊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努力奉獻,,毫無怨言,。
為了帶頭示范,他讓愛人孫玉蘭從他分管的三胡區(qū)供銷社下崗,,讓大兒子張建國到卯洞公社萬畝林場當知青,。
為了讓群眾接受自己,他住進最窮的社員家,,白天與社員一起干重體力活兒,,晚上開完會后,幫社員挑水掃地,。
進駐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區(qū),,群眾反映出行難、吃水難,,他帶著社員四處尋找水源,50多歲年紀腰系長繩,,下到天坑底部找水,。組織修路,他與社員一起在絕壁上掄大錘打炮眼。
任三胡區(qū)副區(qū)長,、區(qū)長期間,,他推動老獅子橋水電站建設,讓兩個生產隊進入“電力時代”,。
榮譽加身,,本色不改
1985年1月,張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崗,,從建行來鳳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
離休后,張富清繼續(xù)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住老房子,、用舊家具、穿舊衣服,,過儉樸生活,。一個搪瓷缸、一口皮箱,,他用了60多年,。
即便離休了,張富清也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臥室的書桌上,,擺著成堆的學習資料。享受公費醫(yī)療政策的他,,為了防止家人“占便宜”,,不惜鎖住放藥的抽屜。
2012年,,張富清因病左腿截肢,。為了不影響子女“為黨和人民工作”,88歲的他裝上假肢,,拼命練習一年,,頑強站了起來。
他講不來豪言壯語,,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那么質樸純凈,、直抵人心。
60多年里,,張富清將赫赫戰(zhàn)功鎖在箱底,、深埋心底,閉口不提,,他的老伴兒和兒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國家開展退役軍人信息登記,張富清的戰(zhàn)斗英雄身份才得以發(fā)現,。
張富清榮獲了“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最美奮斗者”“時代楷?!钡葮s譽稱號,并被授予“共和國勛章”,。諸多光環(huán)加身,,他依然是那個堅守初心、保持本色的張富清,;依然是那個“為黨為人民可以犧牲一切的張富清”,。
這位1948年8月在戰(zhàn)場上火線入黨的老黨員這樣說:“我要在有生之年,堅決聽黨的話,,黨指到哪里,,我就做到哪里,黨叫我做啥,,我就做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