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盘古”开路 “玄武”杠梁——中国顶尖核科研设施积极迎接天下客-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5 01/23 11:22:52
来源:新华网

新春走基层丨“盘古”开路 “玄武”杠梁——中国顶尖核科研设施积极迎接天下客

字体:

新华网廊坊1月23日电(石海平)2024年9月,中国面向全球开放12个核科研设施,向全球展示了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的大国形象,此举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临近2025年春节,记者走进中核工程廊坊研发基地,探访其中2个面向全球开放的核科研设施的运行情况。

中核工程廊坊研发基地是聚焦于核电技术工程科研工作的“非核基地”,这里建有多种核科技自主创新研究设施,其中就有安全壳结构性能实验平台——“玄武”、安全壳热工水力综合实验装置——“盘古”这两项面向全球开放的核科研设施。

走进河北廊坊的中核工程研发基地,记者发现,两个红红的灯笼挂在105实验室的门口,成为整个基地最具新春特色的标识。在这片灰色的水泥建筑群里,竖立着几座高大的钢铁台架,台架上工程师们忙碌穿梭。身上的明黄色安全帽、藏青色的劳保服,混在银灰色的钢架中,共同演奏着一首在钢筋水泥和精密机械中默默坚守与奋斗的能源安全之歌。

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玄武”台架。“玄武”,是安全壳结构性能台架的代号,以“华龙一号”为原型,目前其尺寸和容积均位列世界第一。而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国际上首次安全壳严重事故热压耦合试验就是在“玄武”上完成的。

中核工程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姚迪介绍说,试验过程中,安全壳承受了高达0.84兆帕的压力,达到2倍设计压力,远超设计标准,并持续72小时,充分验证了其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束后,安全壳迅速恢复原状,展现了其强大承载和包容能力,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据了解,参与“玄武”项目的科研团队成员都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攻克技术难关,于2023年6月,让“玄武”圆满完成了全部试验任务,为评估严重事故下安全壳结构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研发团队希望,后续这一平台可以为压水堆相关的科研提供支撑,持续引领前沿学术,推动核科技创新不断发展。

与“玄武”相邻的,是“盘古”台架。据了解,“盘古”是廊坊研发基地上建成的第一个科研试验台架,其对PCS系统的研究成果,直接支持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的装料节点。

“盘古”台架的核心功能,就是在核电厂假想的极低概率事件下,确保反应堆排放的热量能够被有效导出,维持安全壳内的理想温度和压力条件。姚迪向记者介绍,这个模型模拟了“华龙一号”的安全壳,其容积达到1010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安全壳热工水力试验装置之一。

中核工程先进核能技术研究院工程师李建发则告诉记者,“‘盘古’是目前我们整个研发基地利用率最高、工作最繁忙的科研设施,自它建成以后,不是正在做试验,就是在为下一个试验做改造准备,几乎全年都没有空闲过的时候。”

核安全是发展核能的前提与基础。“盘古”“玄武”核科研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有助于推动安全壳等系统性能深度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核电生产和核能应用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国家没有这样的实验条件和环境。“通过向国际科研人员开放台架,我们希望与全球核电同行加强交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国际市场知名度。”中核工程科技部副主任刘涛表示,同时,丰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也对我们的设施改善与科技创新具有宝贵价值。

科研设施共享造福全球。2024年是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40周年。40多年来,中国在核能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建立了强大的核研发能力和基础设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丘达科夫看来,这不仅助力中国核能发展,也丰富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经验和资源。

“目前,基地的国际合作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很多国家还抱有观望的态度,我们期望未来能将廊坊基地打造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刘涛向记者如此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核集团面向全球开放了十二个核科研设施,与全球同行共同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既展现了中核集团的“硬核实力”,也向国际同行传递中核集团推动构建人类核能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坚定信心。

“盘古”开路,“玄武”杠梁。中核工程廊坊研发基地正张开双臂,迎接来自全球的核科研人员。

【纠错】 【责任编辑:索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