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乳山邊防關(guān)愛海島老人 “愛心接力”十九年
????山東省乳山市海陽所鎮(zhèn)的小青島是座距離岸邊7海里的海島,島上僅有350多名居民,。2013年去世時95歲的隋竹芹一輩子就生活在這座島上,唯一的親人是失明失聰?shù)呐畠骸?5歲的于秀奎,。自1998年春天起,隋竹芹家就經(jīng)常有“兒子”和“兒媳婦”來看望她,“我記不得他們的名字,只記得這身綠軍裝,。”老人說,她的“兒子”是山東公安邊防總隊威海邊防支隊乳山邊防大隊的官兵們,到現(xiàn)在的19年里,她的“兒子們”或轉(zhuǎn)業(yè),、或調(diào)離乳山,但總會有新的“兒子”登門。這就是乳山邊防大隊七對“兵夫妻”19年孝心接力海島老人隋竹芹母女的故事,。
????一朝結(jié)緣小青島,,孝心接力十五年
????海陽所鎮(zhèn)小青島四面環(huán)水,交通不便,,卻沒有阻斷邊防官兵愛民固邊的工作熱情,。1998年春天,乳山邊防大隊乳山口邊防派出所官兵馮隨新到轄區(qū)小青島走訪,,了解到村里有位老黨員隋竹芹,,時年80歲,1969年老伴因病去世后,,與雙目失明的女兒于秀奎相依為命,,生活十分困難。當(dāng)親眼目睹母女倆艱苦的生活時,,馮隨新不由得一陣心酸,,就幫老人干了點家務(wù)活?;丶液?,他向妻子馬杰提起這件事,身為醫(yī)生的馬杰當(dāng)即建議“咱看看老太太去”。妻子的支持讓馮隨新感到欣慰,,于是不久后的一天,夫婦倆提著禮品去看望了隋竹芹,一份不是親兒子勝似親兒子的緣分就此結(jié)下,。以后,每月至少一次到島上看望老人,,就成了夫婦倆雷打不動的“公事”,。1999年春天,馮隨新接到調(diào)令,人要走了心卻還在牽掛,,他把照顧隋竹芹的擔(dān)子交給了同事田忠存,。其實,也不算什么交接,,因為那時候老田也已是老人家的??土耍坏蔷褪沁@簡單的一交一接,,拉開了邊防大隊七對“兵夫妻”自發(fā)接力進島幫扶兩位老人的序幕,。
????鐵打營盤流水兵,七對夫妻續(xù)孝緣
????都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19年來,,“兵夫妻”們換了一對又一對,至今已是第八對了,;雖然來看望老人的面孔變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老人們的享受到的照顧從來都是一樣的,。19年了,隋竹芹老人已經(jīng)去世了,,她的女兒也已是古稀老人,,兩個人都已不能詳細的說出來看望他們的“兵兒子”的名字了。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八名邊防軍人的名字吧:馮隨新,、田忠存,、王永政、王建立,、趙棟,、董留亮、付玉才,、馬德松,,每一個名字都訴說著奉獻和愛心,每一個名字都曾給老人帶去不一樣的關(guān)懷,。馮隨新的妻子是一名醫(yī)生,,尤其關(guān)心她們的身體健康,總是帶著醫(yī)療器材來給她們體檢,,叮囑她們按時服藥,;田忠存夫妻倆年輕樂觀,總是會說些新鮮事逗她們開心,;王永政,、王建立兩個人,外表看起來嚴肅,,但是對她們是一個比一個親,,當(dāng)時他們的工資并不高,自己不舍得吃卻每個月都會拿出錢給老人買東西,;趙棟夫妻倆不但照顧老人,,還為小青島上的群眾排憂解難,,趙棟當(dāng)時作為小青島村的黨支部副書記,,長期吃住在海島上,當(dāng)他了解到小青島上群眾吃水靠雨的困難后,,積極與政府協(xié)商幫助島上架通了自來水管道,,解決了全村人千百年的吃水難的問題;再后來是付玉才夫婦和馬德松夫婦,,他們每個月都來看望老人,,將老人當(dāng)做自己的親奶奶。
????同心同意兵夫妻,,共助老人享天年
????98年以前,,老人帶著女兒艱難度日,,母女倆的心都疲憊的近乎絕望。第一對同心同意的“兵夫妻”馮隨新夫婦的到來,,為她們帶來了希望,。他們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為兩位老人積極爭取了低保,使她們的生活有了最基本的保障,。上一任的“兵兒子”是付玉才,,付玉才的妻子也是一名官兵,他們從2010年初起接過孝心接力棒后,,每月至少去一趟小青島,。每次進島,要6點多去搭車,或乘坐2路公交車,到乳山口碼頭乘坐7點半的輪渡,或到后山碼頭搭乘進島的漁船,。坐在輪渡的船艙里,風(fēng)浪的顛簸加上汽油味,不一會兒就讓人感覺胸悶頭暈,。每次進島,張雪玲都不能吃早飯,,有時候就吃塊姜預(yù)防暈船,,上島后得先到炕頭上躺一會兒才能緩過勁來。有一次進島,,趕上風(fēng)浪大,又退潮,都快到島了漁船又擱淺了,。在海里晃蕩了一個多小時,連不暈船的付玉才都吐得要死要活的,更不用說張雪玲了,。最后還是島上的漁民開著小掛機船把他們接上了島,。盡管每次進島都要遭一回罪,張雪玲依然堅持陪付玉才一同上島,因為細心的她認為,“他一個老爺們照顧倆老太太不方便?!?/p>
????八對“兵夫妻”年齡各異,,籍貫各異,但是他們對老人的心都是一樣的,。兩位老人都上了年紀,,身體不太好,這些“兵夫妻”就多次聯(lián)系外面的醫(yī)生到島上給其看病,,目前他們每年兩次組織醫(yī)生為老人體檢已經(jīng)成了慣例,;海島上物資匱乏,這些“兵夫妻”每月都要至少一次坐船去海島給老人送一些米面,、蔬菜,、水果和日用品,幫老人砍柴,、做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只要他們來一次,,老人的家就會煥然一新,?!氨蚱蕖眰冎纼晌焕先似綍r在島上孤單,所以就盡可能經(jīng)常來陪她們聊天,,給她們講海島外面的新鮮事,,逗老人們開心,漸漸地,,兩位老人在他們的影響下也變得開朗起來,。為讓老人享受到兒孫繞膝的幸福,“兵夫妻”們還經(jīng)常帶自己的小孩子登島,。溫暖的陽光下,,大人們幫老人做家務(wù)、陪老人聊天,,小孩子們圍著他們跑來跑去,,小小的農(nóng)家院里不時響起大人們爽朗的笑聲和孩子們稚嫩的話語,多么溫馨的一幕??!19年來,這一幕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老人的家中,,讓兩位老人在這樣的溫暖中安享生活,、頤養(yǎng)天年。
????19年來,,邊防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一對又一對“兵夫妻”接過接力棒,在7海里的愛心路程上來回奔波,,至今已是第七對,。他們用孝心架起連通島岸的橋梁,用毅力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用溫暖點亮古稀耄耋老人的希望,,用堅持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大愛大孝之歌!“兵夫妻”的愛心行動多次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山東衛(wèi)視、《齊魯晚報》等媒體大幅報道,,乳山邊防大隊先后被乳山市委評為“十大孝星”,,被評為“感動威海的警察故事”唯一獲獎集體,?!熬旃适隆苯M委會給乳山大隊的頒獎詞是:“一句承諾,堅守十五年的風(fēng)吹雨打,;一片真情,,揮灑最美麗的青春韶華,。不是骨肉,卻都是她的孩子,;沒有血親,,但都是她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們讓溫暖傳遞,讓愛心匯聚,,引領(lǐng)更多的人向弱者張開雙臂,,讓天下的老人收獲慰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你們的愛心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千里海岸線上愛民固邊的悠悠情懷,觸摸到了邊防警察這個群體最柔弱,、最博大的內(nèi)心世界……”
????現(xiàn)如今,,乳山“兵夫妻”們幫扶于秀奎老人的“愛心接力”還在繼續(xù)著……(王任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