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cac.gov.cn/imgs/bj1_img_mb1.jpg)
要聞
-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中國記協專場
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 價值觀的故事”巡講團第一路11名優(yōu)秀記者,圍繞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國記協新聞大廳舉辦首場報告會,。中國記協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高善罡出席,來自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全國性行業(yè)類媒體200多名編輯記者參加,。 閱讀全文>>
-
最接地氣的聲音展現真情懷
湖南省瀟湘晨報社記者儲文靜、廣西電視臺主持人許菲分享了走基層報道的感受和體會……甘肅慶陽廣播電視臺記者,、《平安慶陽》欄目制片人田琦講述了幫助甘肅官亭村一對自強不息殘疾姐妹的故事…… 閱讀全文>>
-
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報告會在清華舉辦
12月18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價值觀的故事”巡講團第三組9名優(yōu)秀記者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辦首場報告會,。 閱讀全文>>
-
“好記者講好故事”走進云南:一直在路上 永遠不停歇
用腳走出好故事,,道理簡單,但知易行難,,而對于今天這個喧嘩的時代,,這又顯得尤為緊迫而珍貴。如果一名記者停下了腳步,,疏遠了大眾,,他必定會很快忘記理想,迷失方向,。 閱讀全文>>
-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在蘭州大學開講
10名記者,,10個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后,,有喜悅,、有艱辛、有辛酸,、有感動……他們深深地打動了聆聽報告會的每個人,。 閱讀全文>>
-
“好記者講好故事”走進吉林:好故事直擊觀眾心靈
臺上,報告團成員深情地分享著自己的采訪經歷和感受,。臺下,,數百名聽眾靜靜地聆聽,眼里噙著感動的淚水。 閱讀全文>>
-
10名好記者在武漢激情開講好故事
現場,,鮑曉倩,、陳南、竇迪,、鄧菲,、趙萌等來自基層一線的優(yōu)秀記者,,也分享了他們的精彩故事,。中宣部、中國記協共組成3個“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分赴湖北,、重慶,、云南,、天津、河北,、吉林,、江蘇、安徽,、甘肅等9省市進行巡回報告,。 閱讀全文>>
-
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舉辦首場巡講
從12月20日至26日,3路巡講團成員將分赴天津,、河北,、吉林、江蘇,、安徽,、湖北、重慶,、云南,、甘肅等9省區(qū)市,為當地新聞單位編輯記者和高校新聞院系師生作巡回報告,。 閱讀全文>>
記者高思杰:“不拿二手材料,,不做擺拍新聞”
當記者18年,17個除夕夜在采訪一線度過,;每年發(fā)稿超過300條,,70多次獲獎;捐獻病逝女兒的器官讓4名患者獲得新生,,自己也簽署了器官捐獻志愿書……高思杰多年堅守新聞一線,,對黨忠誠、為民解憂,、執(zhí)著追求,、無私奉獻的記者之路,詮釋了對群眾,、對事業(yè)的深沉大愛,。閱讀全文>>
腳踩大地抒寫為民情懷
新聞工作者是社會的記錄者,是歷史的書寫者,,不僅承擔著信息上傳下達的任務,,同時也承擔著社會價值觀引導的重任。閱讀全文>>
與時代同行的好記者
掌聲,,經久不息,;淚水,無法自已——連日來,,一個由普普通通的新聞工作者組成的報告團,,正在安徽各地巡回報告阜陽市廣播電視臺外宣科主任記者高思杰的感人事跡,。今年42歲的高思杰,把對新聞事業(yè)的深情,、對父老鄉(xiāng)親的摯愛化作一組組精彩的鏡頭,、一行行滾燙的文字,被譽為與時代同行的好記者,。閱讀全文>>
[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李楸:我想跟你擁有同樣的信仰
我是個90后,,參加工作4年,當時政記者才滿2年。今年7月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黨齡3個月,。選擇入黨的原因和我采訪過的一位老黨員董福財有關,,他改變了我的新聞觀,甚至重塑了我的價值觀,。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講講他的故事,。閱讀全文>>
[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顧園園:他們等不起,我怕來不及
這樣的老兵,,在過去的4個多月里我采訪了70位,。我的家鄉(xiāng)宿遷是全國一個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這片土地上曾走出去許許多多英雄兒女,。為了追尋英雄的足跡,、重走英雄路,我們在今年5月策劃了“不能忘卻——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系列報道,,走訪70位健在的宿遷抗戰(zhàn)老兵,。閱讀全文>>
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開啟“中央廚房”新模式
以“中央廚房”式新型全媒體采編發(fā)空間揭幕和一批新技術系統的啟用為標志,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7日在京啟動運行,。此舉被視為國家通訊社積極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關鍵一步”,。閱讀全文>>
地方傳媒融合加速 上市或成助推因素
2014年可謂中國的媒體融合元年,地方主要媒體紛紛進行了媒體融合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得成績,,媒體融合發(fā)展仍將是2015年各地主要媒體的發(fā)展方向。閱讀全文>>
“讓新聞離你更近” 新華網新版正式發(fā)布上線
新華網和新華社客戶端,,是新華社直接面向億萬網民的兩個窗口,,是新華社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的兩個輪子。這兩個終端平臺全新亮相,,標志著新華社“雙輪驅動”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閱讀全文>>
新華社推出新版客戶端 打造移動互聯新聞旗艦
由新華社打造的中國移動互聯網新聞服務旗艦產品新華社客戶端新版8日正式發(fā)布,,這是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加快推進媒體融合發(fā)展,,向移動互聯網領域邁出的具有重要標志意義的一步。閱讀全文>>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探秘:身兼四職 紙媒新媒齊發(fā)力
“這兩天推送的新聞產品在PC端,、微信,、微博上等都很火,說明咱們燒出的菜好吃,!”負責“中央廚房”統籌與推廣的劉莉莉興奮地給出了一組數據:“中央廚房”推送的4條HTML5新聞當天點擊量都超過了10萬量級,,《有話問部長?點開填寫》一天點擊量達80萬次,。閱讀全文>>
融媒體·報兩會:中央,、地方媒體兩會報道盤點
作為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是唯一在人民大會堂設立兩會新聞報道中心的新聞媒體,。今年兩會期間,,新華社將以中、英,、法,、西、俄,、阿,、葡、日8種語言和文字,、圖片,、音視頻、報刊,、網絡新媒體等多種形式,,為海內外用戶和受眾提供全方位、多媒體,、立體式的新聞信息服務,。閱讀全文>>
平臺融合:借力資源整合實現互利共贏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出版?zhèn)髅筋I域的革故鼎新前所未有,,采集,、生產、傳播等多個平臺的變化融合隨之顯現,。對于媒介聚合,、優(yōu)化資源配置,加快業(yè)態(tài)改造和產業(yè)升級,,中南出版?zhèn)髅郊瘓F股份有限公司的探索具有代表性,。閱讀全文>>
學術期刊的新媒體轉型與融合發(fā)展
在當今的學術體制特別是評價體制之下,傳統學術期刊的地位似乎仍不可動搖,。但是,,新媒體的挑戰(zhàn)已經到來。一些隨筆,、評論性的學術文章乃至長篇學術論文的網絡鏈接在微博和微信平臺上廣泛傳播,,迅速改變著學術傳播的面貌,,彰顯出學術新媒體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閱讀全文>>
借力發(fā)展也是媒體融合提倡的方式
丁偉:相對客戶端而言,,微博,、微信本身并不完全是自有產品,因為平臺是別人的,,我們只是提供內容而已,。但從目前來看,這兩種產品還不能簡單地談孰優(yōu)孰劣,。借力發(fā)展也是媒體融合提倡的一種方式,,即使是在別人的平臺做產品,也并不與媒體融合理念相矛盾,。閱讀全文>>
媒體融合離不開“人力”核心能力
媒體融合,,無論是機制設計,還是產品開發(fā),、渠道建設,,都離不開“人力”這種核心能力。一批真正具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執(zhí)行力的融合創(chuàng)新人才是傳統媒體實現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關鍵,。閱讀全文>>
媒體融合的標志是獲取和服務用戶的成功
媒體融合到底要怎么做?傳媒機構和傳媒人如何把握政策紅利和市場機會,?《嶺南傳媒探索》記者以類似“學術沙龍”的形式,,對范以錦等八名互聯網界、傳統媒體界和傳媒學界專業(yè)人士進行了聯合采訪閱讀全文>>
媒體融合的四種思維和路徑(新媒觀察)
面對移動互聯網,,媒體人員如何調整,?移動互聯網配人應該最多,網站其次,,紙質版配最少的人,,這需要一個大的思維轉換。新媒體的融合,,就是要跨越空間,、瓦解時間、重塑關系和創(chuàng)新服務,。結合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版權思維和底線思維,,傳統媒體在媒體生態(tài)圈,從內容走向服務,從傳統媒體本位走向新媒體本位,。相信媒體的重塑將有極其寬廣的空間,。閱讀全文>>
媒體融合關鍵是以人為本
媒體融合關鍵是以人為本,即滿足大眾的信息需求,,為受眾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這就要求媒體在融合發(fā)展的過程中,既注重技術創(chuàng)新,,又注重用戶體驗。閱讀全文>>
媒體融合要追求“化學反應”
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應該從內容融合,、渠道與平臺融合、經營管理融合三個方面著手,。內容和渠道是一體之兩翼,,而管理方式和內部機構改革確保了“化學反應”的真融合。閱讀全文>>
![](https://j637.cn/newmedia/2015/images/cml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