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4月7日電? 題:“土代表”黨永富:想的是土,摸的是土,,治的是土
新華社記者甘泉
今年50歲出頭的黨永富是河南周口市西華縣一名從事土壤污染治理的農民科研工作者,。常年泡在麥地、棉花地里,,他皮膚曬得黝黑,,方正抖擻中透著一股子泥土的生氣。當過鄉(xiāng),、縣,、市、省人大代表,,如今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老黨有個習慣,,見到誰都講治土,慢慢地人們就叫他“土代表”,。
“一輩子想的是土,,摸的是土,治的是土,,也離不開土,,那可不就是個‘土代表’!”走在春天的田埂上,,看著蔥綠的麥苗,,黨永富笑道。
黨永富出生在農村,,饑餓占據(jù)了年輕時的記憶,。“那時每畝地只打60多斤糧,,春荒扛不住,,就盼著能吃飽飯?!鄙鲜兰o80年代末,,年輕的農民黨永富第一次接觸到化肥、化學除草劑,。它們用在地里顯示出驚人的效果,,這讓他產生疑問:會不會有啥副作用?這個疑問,,改變了他的人生,。此后近30年間,他跑遍大江南北,,遍訪高校名師,,自制化學反應罐做實驗……從一位普通農民逐步成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的“土專家”“土代表”,。
這些年不少耕地出現(xiàn)“化肥依賴癥”現(xiàn)象,讓他憂心忡忡,。他回憶:“20世紀90年代初我種地那會兒,,農民一袋化肥夠種5畝地,那時的土地有勁兒,、是健康的,;現(xiàn)在一畝地就得一袋半化肥,化肥越用越多,,地卻越來越貧,。”
老黨向記者展示他從對照實驗田里取出的兩份土壤樣本,。其中,,化肥施用過量的土壤呈現(xiàn)板結狀態(tài),碎了后就像粉面一樣,;而用生物技術改良后的健康土壤,,一粒一粒的是“會呼吸”的土壤。在板結土壤里生長的小麥根扎不深,,而在恢復地力的土壤里生長的小麥根須又直又長,。
“化肥是肉,有機肥才是土地的粗糧和蔬菜,?!痹诟r民講授技術時,他常常說,,“‘大魚大肉’吃多了,,土地同樣會生病?!痹谒磥?,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土地。飲食營養(yǎng)均衡,,土地才會健康,。
這些年,老黨從東北到西南,,從山東,、河南到內蒙古、新疆,,他調研和治土的足跡遍布全國,。藥殘降解、重金屬鈍化,、土壤修復……黨永富也成了全方位的治土人,。
老黨運用除草劑副作用防控技術先后在全國公益救助2100多萬畝土地,。在河南援疆中,他主持的化肥減量項目在新疆已經完成了3年積累,,并成功實現(xiàn)整縣推進。當?shù)氐耐恋匾揽炕蕼p量科技,,不僅減肥20%,,農作物還顯著增產提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加強農業(yè)面源污染防治。黨永富說:“國家對土壤健康越來越重視,,土壤的事情還有很多,,我一輩子做不完?!?/p>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