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題:聽,,超級IP的中國訴說
辛識平

5月18日,觀眾在山東濰坊青州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fā)(王繼林 攝)
有人說,,文物中蘊藏的文化基因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超級IP,。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讓我們再次見證這個超級IP的圈粉實力。
在北京,,近百個文博展覽免費向公眾開放,;在上海,“國際博物館日”地鐵專列帶人們駛入博物館的奇妙世界,;在山西,,六家大型博物館在網(wǎng)絡平臺集體賣萌……面對眼花繚亂的展覽、奇思妙想的創(chuàng)意,,人們饒有興味地走進博物館,,感受傳統(tǒng)文化帶來的共鳴與震撼,,也讓我們思考如何“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的文化命題。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最搶眼的就是“潮”,。國家文物局與百度公司共同啟動“用科技傳承文明:AI博物館計劃”,發(fā)布全國數(shù)字博物館地圖(一期),,一系列先進技術的應用,,精準切合今年“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的主題,,讓博物館一改往日面孔,,成為玩轉高科技、創(chuàng)意無極限的“網(wǎng)紅”,。

5月18日,,觀眾在河北邯鄲臨漳佛造像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fā)(胡高雷 攝)
“潮”的背后,,是古老文物“觸網(wǎng)”“上端”的理念轉變,,也是走出展室、走進當下的用心嘗試。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沉睡的文物國寶正在走近百姓,,講述精彩的中國故事。從石渠寶笈特展引發(fā)的“故宮跑”現(xiàn)象,,到婦好墓,、海昏侯墓文物展大受歡迎,,再到《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等掀起收視熱潮,,折射國之瑰寶的恒久魅力,發(fā)出古老中國的時代之聲,。
5月18日,,一名游客在河北博物院參觀。新華社發(fā)(梁子棟 攝)
聽,,超級IP的中國訴說,,致敬蕩氣回腸的文明進步,吟頌萬千生命的偉大創(chuàng)造,。徜徉在或實體,、或虛擬的博物館中,不同風采意趣撲面而來,。從傳統(tǒng)磚木結構的巍峨建筑,,到獨具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從精致優(yōu)雅的瓷器,、琺瑯器,,到匠心獨運的玉雕、木雕,、石雕,,縱然相隔百世千載,依然使人為超級IP里蘊含的文明密碼而驚嘆,。當“萌萌噠”的陶鷹鼎和形似“奧特曼”的三星堆青銅人穿越時空來到我們眼前,,當秦代兵馬俑和唐代仕女在網(wǎng)絡平臺隔空對話,我們驚奇發(fā)現(xiàn),,時空的阻隔在此刻不復存在,,古老智慧與現(xiàn)代文明在這里相互激蕩。
聽,,超級IP的中國訴說,,講述不同文明的多姿多彩,向世界發(fā)出交流互鑒的真誠邀約,。我國兵馬俑今年2月在英國利物浦世界博物館展出,,預售門票超過12萬張,創(chuàng)下該館臨展預售紀錄。來自阿富汗的上百件精美文物日前在中國各地巡展,,成都博物館以“文化不滅,,國家永生”的標語,表達對同為文明古國的阿富汗走出戰(zhàn)亂的誠摯祝福,?!拔拿饕蚪涣鞫嗖剩拿饕蚧ヨb而豐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眹H博物館日連接起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文明,,架起消弭分歧、連通人心的無形之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是沒有資格進入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讓中國文物“活”起來,,講好文物的故事,、博物館的故事、中國的故事,,中華文明必將在傳承與發(fā)展,、交流與互鑒中展現(xiàn)無窮魅力和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