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7月12日電 題:記者手記:不同的安置,相同的溫情
新華社記者陽建
河堤內的洪水水位正在逐漸下降,,劉漢碧帶著13歲的小孩,躺在安置點的席子上,,期待著早日回家打掃衛(wèi)生,。
兩天前,洶涌的洪水,,沖垮了湘江支流洣水衡東縣段的兩處堤岸,。劉漢碧的房子就在決口附近,整整淹掉了一層樓,。救援人員開船,,把她和其他村民一起從洪水中營救出來,轉移到位于霞流鎮(zhèn)大村灣學校的安置點,。
嶄新的帳篷,、干凈的被子、甜甜的八寶粥,、小朋友喜歡的乳酸菌飲料……記者12日在這個安置點看到,,一堆堆救援物資碼放整齊,幾個小朋友正在玩耍。
“有飯吃,,有水喝,,日常生活用品都有,還有醫(yī)生看病,?!眲h碧告訴記者,“這里的志愿者服務很周到,,很熱情,,除了送水送飯,還給老弱病殘喂藥,,給我們點蚊香,。”
據(jù)初步統(tǒng)計,,作為湖南這一輪洪水的重災區(qū),,衡東縣緊急轉移安置了26162人。當?shù)卣诿總€受災的鄉(xiāng)鎮(zhèn)都設立了安置點,,鎮(zhèn)村干部,、志愿者組成的服務團隊24小時駐守,全方位照顧受災群眾,。
據(jù)記者了解,,大村灣學校安置點收留了來自附近好幾個村的轉移群眾,三層樓都住滿了,,每天還有一兩百人過來領盒飯,、飲用水等物資。
除了政府設立的集中安置點,,一些熱心村民把自己的家也變成了“安置點”,。
新塘鎮(zhèn)石楊村,離洣水河堤不遠,。9日早上,,洪水越漲越高,村子里大片農田被淹,,眼看房子也要進水,。房子地勢較高的8組村民曹小珍,跑向低洼處的鄰居家,,一邊幫大家往樓上搬東西,,一邊挨家挨戶勸說有水淹風險的鄰居轉移到自己家去。
把十幾個鄰居轉移到自家后,,買米,、買肉、買蠟燭,收拾床鋪,、沙發(fā),,洗碗筷、擦飯桌……丈夫不在身邊的她,,抓緊時間把家里收拾一番,,儼然是一個臨時“安置點”。
燒火,、洗菜,、炒菜……到了飯點,她給鄰居們做起了飯菜,。兩張桌子,,幾個家常菜,十幾個轉移而來的受災村民,,借著燭光,,吃起了熱騰騰的飯菜。
“小珍嬸嬸太熱心了,,又管吃又管住,。”村民譚廣娜感動得哭了,。
“我做這些再正常不過,,因為我的老房子也遭過洪災,是鄰居們伸出了援手,?!辈苄≌湔f,1994年當?shù)卦庥鎏卮蠛闉?,家里的土磚房倒塌了,,自己就是借住在鄰居家。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群眾自發(fā)建起的“安置點”還有很多。
離開大村灣安置點時,,霞流鎮(zhèn)婦聯(lián)主席向桂平,,正帶著志愿者在清點安置人數(shù),梳理哪些群眾準備返回家中,,還需要哪些后續(xù)幫助,。
從政府集中安置到群眾自發(fā)“安置”,從盒飯到“燭光晚餐”,,不同的是形式,,相同的是溫情。
這種溫情,撫慰了洪水中的鄉(xiāng)鄰,,延續(xù)了人間大愛……
國家防總,、應急管理部派出5個工作組協(xié)助指導地方開展抗洪搶險救災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