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9月11日電 題:萬里征途為初心 夫妻接力踐使命
新華社記者胡振華、賴星
甘祖昌(右),、龔全珍夫婦(資料圖片),。新華社發(fā)
甘祖昌(左)和愛人龔全珍在喂豬(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原甦攝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新華社記者多次報道了“不當將軍當農(nóng)民”的甘祖昌的事跡,。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兩年后主動請辭回鄉(xiāng)務農(nóng),,29年間將70%多的工資捐出建設家鄉(xiāng)……他的夫人龔全珍一生以丈夫為榜樣,,傾力教書育人、扶危濟困,,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如今96歲高齡的她依然竭盡所能幫扶困難群眾,。他們的事跡,感染和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共產(chǎn)黨員努力踐行初心使命,。
甘祖昌(左一)在給女兒們講解農(nóng)業(yè)知識(資料照片),。新華社記者王紹業(yè)攝
【舊聞往事】1972年10月,新華社播發(fā)了江西分社記者采寫的通訊《井岡山下普通一兵——記老紅軍戰(zhàn)士甘祖昌艱苦奮斗的事跡》,。
甘祖昌從井岡山下的鄉(xiāng)村起步,,參加過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曾多次負傷,,革命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他一心為民,,回鄉(xiāng)29年間,,捐資建設家鄉(xiāng),帶領鄉(xiāng)親修建水庫電站,、水渠橋梁,,改變了當?shù)氐穆浜竺婷病KD苦樸素,,沿背河上要架設一座公路橋,,國家撥了3萬元,甘祖昌精打細算,,僅用1.1萬元就按質(zhì)量標準建好,,省出的錢又支援其他地方建設了11座小型水泥橋?!耙衾霞t軍的擔子,,不擺老干部的架子?!备首娌幪幱眉t軍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tǒng)要求自己,,建設家鄉(xiāng),教育后代,。
龔全珍老人(左三)和江西萍鄉(xiāng)市蓮花縣的孩子們在一起(2013年5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胡晨歡攝
【今日新聞】“人生,各自選擇自己的路,。我選了物質(zhì)生活簡陋,,而精神生活富裕的路?!边@是龔全珍老人在日記中寫下的話,。1986年甘祖昌病逝,龔全珍沒有停下腳步,,靠著微薄的工資,,她捐資建了8個教室,,捐助學生上百人,捐贈圖書近萬冊,,用實際行動傳承甘祖昌艱苦奮斗,、扶危濟困、建設美好家鄉(xiāng)的精神,。
?。玻埃保衬辏乖拢玻度眨暯娇倳浽诒本姷谒膶萌珖赖履7都疤崦劔@得者時,,向老將軍甘祖昌的夫人龔全珍致敬,。他說,我們要弘揚這種艱苦奮斗精神,,不僅我們這代人要傳承,,我們的下一代也要弘揚,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為了把甘祖昌,、龔全珍這種革命傳統(tǒng)精神弘揚下去,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在沿背村建設了甘祖昌干部學院,。前來培訓的干部感慨,,實地聽取《一座橋變十二座橋》的現(xiàn)場教學,觸摸甘將軍修的橋和壩,,就是在觸摸一顆滾燙的初心,。
【往事新說】春風化雨,潤澤人心,。萍鄉(xiāng)市第三中學的老師彭艷峰是龔全珍幫助過的許多受益者之一。她家境困難,,母親又身患重病,,龔全珍幫他們一次次渡過難關。大學畢業(yè)后,,曾立志到繁華城市闖蕩的彭艷峰,,毅然選擇回到家鄉(xiāng)當老師?!白鳛橐幻h員,,對龔奶奶最好的報答方式,就是像她一樣當一名教書育人,、樂于助人的好老師,。”
【記者評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萬里征途不歇腳,,甘祖昌夫婦用共產(chǎn)黨人滾燙的初心,讓人們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偉大,。進入新時代,億萬中華兒女見賢思齊,、賡續(xù)奮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