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1月23日電 題:絕壁公路暢通返鄉(xiāng)“最后一公里”
新華社記者向定杰
每年春運都是一場大遷徙,,不管路途多遠,,都擋不住游子歸鄉(xiāng)的腳步。
汽車行駛在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zhèn)石筍村的絕壁通組公路上(1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地處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區(qū)深處,。即便如今,從省會貴陽到縣城,,車子全程高速仍需要4個多小時,。而從縣城再到忠信鎮(zhèn)石筍村,又要花1個小時左右,。
石筍村有4個分布在芙蓉江峽谷地帶的村民組,,與村部所在地有約500米的垂直落差。今年春節(jié),,對生活在這里的40多戶村民來說,,最大的變化是汽車可以開到家門口了,。
2019年5月30日,一條全長5.623公里,、寬4.5米的公路正式建成通車,,徹底打破了這里與世隔絕的局面。
記者日前驅車體驗了這條新開挖的公路,。只見掛在陡峭崖壁上的“天路”,如斧劈刀削一般,。中途在險要的地方停留,,俯瞰崖底,滾落的巖石土塊仍然可見,,令人雙腿發(fā)顫,。
談起修路的艱辛,石筍村村主任費建剛說,,公路從2017年9月開始動工,,歷時近2年。當時挖掘機現(xiàn)場作業(yè)十分艱難,,兩三天才能掘進一米,,既要擔心上方滾石,又怕腳下石塊松動,?!皫煾祩€個手掌心都是汗水,”“找貨車拉點材料,,司機說給他一萬塊也不來,。”費建剛笑著說,。
經(jīng)過二十多分鐘車程,,來到寨子村民組,集中在一起的幾十棟木瓦房經(jīng)過了磚混結構改造,。費建剛介紹,,這是在沒通公路前做的,當時交通不便,,為了運水泥,、磚頭,只能靠人背馬駝,?!拔艺伊?匹馬,從河邊往上駝,,最后馬都累死了一匹,?!彼f。
這是1月15日拍攝的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zhèn)石筍村的絕壁通組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這是1月15日拍攝的貴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忠信鎮(zhèn)石筍村的絕壁通組公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記者在寨子入口看到,盡管公路坡陡彎急,,但不時還有托著行李物品的汽車,、摩托車從這里駛過。如今路通了,,過去翻山越嶺去鎮(zhèn)上趕場也不用了,。“買點化肥,、種子,、鹽巴,車子都是直接送上門來,?!贝迕駰钍肋M說,今年辦年貨也是這個途徑,。
“苦了幾輩人,,修路盼了幾十年!”楊世進說,,整個片區(qū)原本住著上百戶人家,,年輕一些、家里條件好一些的,,待不住就搬走了,,但上了年紀、條件差一點的都留下來了,,起碼種苞谷,、紅苕、洋芋,,填飽肚子沒問題,。
“沒搬的,基本上也只有老人在家,?!敝倚沛?zhèn)黨政辦主任程松說,年輕人都外出務工,,要么帶上孩子,,要么在鎮(zhèn)上租房,請人帶娃娃,只有過年才回來,。當時政府考慮到搬遷的成本和難度,,最終決定還是修路。
“全縣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都在我們鎮(zhèn)上,?!背趟烧f,由于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當?shù)亟煌ōh(huán)境惡劣,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成本高,。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最終打贏了這場改善基礎設施的硬仗,。
據(jù)統(tǒng)計,該鄉(xiāng)鎮(zhèn)自2014年以來,,在“小康路”上五年共投入資金1.8億元,,全面實施通村路、通組路,、產(chǎn)業(yè)建設,,總里程達284.9公里,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支撐,。
“那就是小路,。”正在忙活的村民楊光來放下扁擔,,用手指著懸崖上的一處埡口告訴記者,,從前去一趟鎮(zhèn)上,有一條用鐮刀砍出來的羊腸小道,,手腳并用一直攀爬,,要3個小時。
68歲的他,,心中曾有一件耿耿于懷的事兒,。在外打工的兒子第一次帶外地媳婦回家,就是從這條小路上回來的,?!皝砹艘换鼐筒辉竵砹恕,!睏罟鈦碚f,,今年公路修好了,他們都回來過年,,一家人真正團聚,。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