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2月11日電 題:“這些天聽書記廣播成了習慣”——重慶云陽縣基層“書記們”的防疫招數(shù)
新華社記者王金濤 趙宇飛
這幾天,,記者一直在毗鄰湖北的重慶市云陽縣鄉(xiāng)鎮(zhèn)采訪,。8日下午,記者在云陽縣盤龍街道的集鎮(zhèn)上,,“偶遇”遠處駛來的一輛小汽車,,車窗內伸出一只大喇叭,“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不串門、不聚會……”
定睛一看,,拿著大喇叭的播音員竟是街道黨工委書記周道吉,。
2月4日,重慶市云陽縣人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吳顯文錄制用于廣播宣傳的疫情防控知識,。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采訪中了解到,,像周道吉一樣,云陽縣的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街道黨工委書記都當上了“播音員”,,尤其在防控疫情形勢嚴峻的關鍵時期,他們自己寫群眾容易接受的播音稿,、操著方言,,宣講疫情信息、防疫知識和政策要求等,。
人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吳顯文為了讓群眾聽得明白,,播音稿都是自己寫,錄音后在各村社的大喇叭中播放,。1月23日至今,,吳顯文已針對疫情防控話題進行了五期播音。
在第一期播音中,,吳顯文就“喊”出了“請外地返鄉(xiāng)的居民自覺隔離15天,,其他居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
針對部分群眾不聽勸阻外出扎堆閑逛,,吳顯文在1月30日專門“制作”了一期以“回家,、回家、回家,!”為主題的播音,,一位群眾對記者說“書記的語氣很嚴肅”。但是,,仍有群眾不理解,,“為什么要待在家里”。2月3日,,吳顯文又進行了一期關于新冠肺炎知識的播音,,如病毒的傳播方式、阻斷病毒傳播的有效方法等,。
2月4日,,工作人員在重慶市云陽縣巴陽鎮(zhèn)永利村調試用于疫情防控宣傳的擴音設備。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播音的內容和頻次,,主要是根據(jù)即將開展的工作,,還有新信息新動向、回答群眾的問題等需要,?!眳秋@文說。
37歲的巴陽鎮(zhèn)黨委書記王熳走的是“文藝路線”,。她找來段子手,,將上級的各種精神、通報消化吸收,,編成接地氣的段子,,再錄音播放。
王熳的播音稿朗朗上口,,“外出返鄉(xiāng)不隱瞞,,居家觀察14天……發(fā)熱咳嗽別亂竄,及時報告去醫(yī)院,;各類信息滿天飛,,不信謠來不傳言……待到春暖花開時,還我們喜上眉梢,,人人笑開顏……”
“大喇叭廣播具有廣泛性,,覆蓋面大。上門宣傳只能一對一,,而一只喇叭可以對著100人,、1000人,,農(nóng)村老百姓就喜歡聽這個?!眳秋@文說,,“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做好群眾工作,工作怎么抓,,我心里有數(shù),,想好了我就寫出來、錄下來,、播出去,,這樣效率高、效果好,?!?/p>
“我的聲音大家都熟悉,他們一聽書記播音,,就覺得事情重要,。”王熳說,,農(nóng)村老百姓平時不說普通話,,她用家鄉(xiāng)話播音,更接地氣,,容易被老百姓接受,。
這是2月4日在重慶市云陽縣巴陽鎮(zhèn)拍攝的正在進行疫情防控宣傳的廣播喇叭。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盤龍街道長安社區(qū)居民陳幫興說,,這些天聽書記廣播成了習慣,“我從廣播中學到不少防疫知識,,比如‘不串門,、不聚會、不到人多的地方去’”……
記者結束采訪時,,大喇叭又響了,,書記又開始“播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