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2月13日電(記者于力,、于也童)董婷婷是遼寧盤錦遼油寶石花醫(yī)院(遼河油田總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副護士長、主管護師,。疫情暴發(fā)后,,她第一時間報名沖上“前線”。隨遼寧省首批醫(yī)療隊一行137人一起馳援武漢,。
在武漢的半個多月以來,,董婷婷每天記錄在一線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記者從好友微信群看到了她的篇篇日記,,翻開她在“戰(zhàn)疫”前線寫下的日記,,讀出了“白衣逆行者”們的堅守和奉獻一切的決心。
1月31日——第一次考驗
第一個夜班結束了,,我們重癥組的4名護士第一次體驗了武漢的高強度工作,。重癥室有14名患者,8名護士兩班輪,,也就是4名護士同時照顧14位患者,。
長時間穿隔離服真的需要適應,穿上隔離服的前一個小時,,我都感覺吸不到氧,,左側太陽穴一直疼,時不時干嘔,。我問了別的同事,,他們也有相似的感覺。因為穿的是雨靴,,鞋底又薄又硬,,一天下來腳很疼,好在我事先穿了兩雙襪子,。
2月1日——兒子給我來信了
一天的護理工作,,我一口飯沒吃,一滴水沒喝,我終于知道了人在沙漠還丟了水壺是什么滋味,。當我從隔離間出來的時候,,看到鹽水都想一口悶了!
今天這么累,,心里卻特別高興,,原因是兒子給了我一個驚喜!他用拼音給我寫了一封信,,我心里真高興,。
我想告訴他,媽媽在武漢照顧的患者里也有別人的媽媽,,她們的孩子也正焦急地等著她們好起來快點回家,。放心,媽媽一定會健健康康回去,,等著我,!
2月2日——一輩子都不會忘
昨天的戰(zhàn)斗,一輩子都不會忘,。8個半小時,,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事先準備的紙尿褲“神器”甚至一點都沒派上用場,,由于渾身出汗,,防護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汗液已經(jīng)把身體的水分無情“榨干”,。
走出病房,才發(fā)現(xiàn)我竟然一整天都沒去廁所,,原來自己還有“憋尿”的超能力,。由于身體極度缺少水分,看到飯菜一點胃口都沒有,,直接干光了兩大盤西瓜和草莓,。
2月6日——只爭朝夕、一往無前
一個70歲的老大爺,,因為肺部感染,,痰液不時就會堵塞氣道,如果不及時進行吸痰,,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窒息,。
老大爺已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但我能從他偶爾一閃而過的眼神中,,看出他對身體康復的渴望,,我們每一名醫(yī)護人員都是他的希望,。
吸痰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操作,打開氣道就會噴濺出很多氣溶膠,,一旦氣溶膠噴濺到皮膚上,,哪怕是一丁點,都會產(chǎn)生無法預想的后果,。
不管多么危險,,我既然穿上了這身白衣,就注定要毫不猶疑地肩負起救死扶傷的職責使命,,為了患者早一天戰(zhàn)勝病魔只爭朝夕,、一往無前。
2月7日——寂靜城市,,聆聽春天的腳步
雖然剛剛立春,,武漢的街頭已經(jīng)吐露出春天的氣息,特別是昨天下了立春后的第一場春雨,,空氣特別濕潤,街道兩旁樹綠了,,我甚至似乎看到路邊有一株花樹正含苞欲放,。春天的腳步近了,我一路想,,與其面對洶涌疫情惶恐不安,,不如敞開懷抱迎接春天。
2月10日——七旬重癥"脫險"
9點多,,微信群驀地炸開了鍋:“3床70歲老大爺成功脫機拔管,!”“我們這有個50多歲的女患者也要轉普通病房了!”一下子有兩位重癥肺炎患者轉到普通病房,,這是我到武漢半個月后最感振奮的消息了,。群里有隊友興奮地說:“我們到了收獲的時候,大家的辛苦付出,,終于開始見到成果,。”
2月12日——期待花開疫散
今天我負責的六床王大爺各項指標向好,,轉到普通病房了,!上午交班的時候,第一次給自己拍了一張面部的特寫照片,。
奮戰(zhàn)一夜的臉上雖然爬滿了口罩勒痕,,我卻開心地笑了。笑我們半個多月來終于克服了物資缺乏,、設備不全,、流程不順等困難;笑我們從最初的緊張、恐懼到現(xiàn)在的淡定從容,、有條不紊,;笑我們的病人在精心治療護理下逐漸轉出重癥室,向痊愈邁出了巨大一步,;笑我們在武漢前線不辱使命……
期待早日花開疫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