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22日至3月12日,,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接管作為發(fā)熱病人定點醫(yī)院的武漢市七醫(yī)院,,整整50天。一支由中南醫(yī)院護士組成的發(fā)熱門診咽拭子采樣隊,,戰(zhàn)斗在與病毒較量的最前線,。7名組員中,5人是“90后”,。截至3月12日,,小組累計采樣7000余例。 這群年輕的“90后”男孩,、女孩,,戴上口罩、護目鏡,,穿上防護服,,向險而行,他們說:“對得起職業(yè),,對得起患者,,我們無悔!”
“過了這一關,,什么都能承受”
3月12日下午,,記者來到武漢市第七醫(yī)院時,護士杜少霞正為一位病人做采樣,。
患者坐在椅子上,,頭微微后仰,脫下口罩,,張大了嘴。杜少霞用壓舌棒固定住他的舌頭,,然后用棉棒一樣的拭子越過舌根,,到咽部收集黏膜細胞。雖然,,杜少霞的動作已經(jīng)盡可能輕柔,、快速,但拭子在咽部后壁上的反復擦拭,,還是讓患者嗆咳起來,,點點飛沫濺到杜少霞的面屏上。
“別人給我采樣都沒有感覺,,你怎么采這么深,?差點把我弄吐出來。”患者抱怨,。
“采樣深入一點,,是為了保障您標本的質量。您放松一點,,我們再來……”1995年出生的杜少霞,,工作起來絕不含糊。
隨著疫情好轉,,如今前來發(fā)熱門診采樣的人越來越少,。可在開診初期,,七醫(yī)院日發(fā)熱門診量超過1300人次,,杜少霞說:“過了這一關,今后我什么都能承受,?!?/p>
面對黑壓壓排隊焦急等待的疑似或確診患者;分出精力維持就診秩序,、安撫病人情緒,;當面遭遇由于取樣發(fā)生不適的患者投訴、抱怨……杜少霞說:“剛來的那幾天,,人太多,,一個接一個,來不及想害怕,。最多的一天我們共采集了800多份咽拭子標本,。”
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經(jīng)過多方調查和溝通,,在硬件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杜少霞和同事們很快建立了一間單獨的咽拭子采集室,,逐漸理順了標本采集的流程,,改善了門診患者的聚集情況。
這個平時喜歡唱歌,、運動和逛街的女孩說:“既然選擇了應戰(zhàn),,就應該堅定地去完成使命?!?/p>
“耐心跟患者溝通,,是我的殺手锏”
采訪時,一位中年男士,,在門口來回踱步了很久,,遲遲不愿踏入采樣室,。
細心的護士梅池當即喊住了他。原來,,這位男士CT檢查正常,,需做核酸進一步檢測篩查,但他認為核酸采集室空間狹小,,進出多為疑似或確診發(fā)熱病人,,風險高,擔心摘下口罩會被感染,。
梅池耐心解釋:“放心吧,!我們這里空氣消毒機一直持續(xù)工作,核酸室通風情況很好,,如果您還有擔憂可等我準備好后再取口罩,。”隨后,,梅池當著男士的面,,上上下下、仔仔細細又將采樣室進行消毒,?!澳矗€有什么顧慮,,可以直說,。我都可以解釋給您聽?!?/p>
這些舉動不僅消除了男士對病毒的恐懼,,也拉近了距離。
這位男士依舊有些害怕,,深呼吸多次后終于慢慢摘下口罩,。可每當梅池把采樣拭子伸進他口腔里時,,他都會用舌頭頂住并往后退縮,。見重復操作多次不成功,梅池笑著說:“沒關系,,你試著堅持一次,不然越往后你會越難受,?!苯K于,在他再次張口后那一刻,,梅池迅速放入采樣拭子,,并不停地鼓勵他“堅持,、對了、很好”,。
順利完成了采樣,,男士離開前向梅池敬了個禮,說:“謝謝,,你們要保護好自己,。”
27歲的梅池調皮地說:“好溫暖,!對患者耐心引導和溝通,,是我的殺手锏!”
“我沒負擔,,讓我上,!”
29歲的李相林,是采樣組里唯一的一名男護士,。他坦言,,到采樣室支援前,自己也曾擔心風險,,但看到前輩們都義無反顧,,還有那么多無助的病人需要幫助,他就鼓起了勇氣,,請戰(zhàn)申請里他寫了一句話:“沒結婚,,我沒負擔,讓我上,!”
工作中,,一位4歲的小女孩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個小不點戴著帽子,、口罩,,全身裹得嚴嚴實實的,父母帶她進來時,,她眼神里充滿了恐懼,,淚珠在眼睛里打轉,強忍著沒有哭出來,,孩子很乖很懂事,,讓人心疼?!崩钕嗔謴澫卵参啃∨?,教她先戴著口罩練習深呼吸,孩子很配合地練習了兩遍,?!拔以僮屗驴谡?,然后用最快的速度一氣呵成完成采樣,做完后立馬讓她戴上口罩避免暴露,?!?/p>
李相林說,孩子的父母再三感謝自己,,沒讓孩子遭罪,。他感到很溫暖,默默祝福這家人“平安”,。
“那晚,,下班后我從醫(yī)院徒步回住處,那些沉重的,、溫暖的,、感動的畫面在我眼前回放。我想,,這個城市不止自己和同事在戰(zhàn)斗,,還有多少個家庭和全社會在共同努力,相信這一切終將過去,?!崩钕嗔终f。(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陳菁 王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