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3月16日電 題:夜訪二郎山:中國最美景觀大道上的幸福煩惱
新華社記者陳天湖 胡旭
“高速通了之后,走老路的車大幅減少?,F(xiàn)在因?yàn)樾鹿诜窝滓咔橛绊?,車就更少了,每天只有三五十輛貨車經(jīng)過,?!弊鳛橐幻B(yǎng)護(hù)工,53歲的羅衛(wèi)東從國道318線二郎山隧道建成之初就在這里工作,,整整20年,,從沒見過這么少的車流量,。
二郎山是川藏線的重要標(biāo)志,,從茶馬古道到川藏公路,它總是與藏區(qū)交通變遷緊密相連,,也改寫了許多人的命運(yùn),。
這是二郎山一景(2019年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攝
初春時節(jié),,山下已是花開遍野,,山上仍舊枯枝敗葉,氣溫剛剛回升至零上,?!笆刈o(hù)二郎山,光榮而艱巨,!”圍著爐火,,羅衛(wèi)東抬頭望向夜幕下的隧道口感嘆,這些年,,二郎山從泥巴變?yōu)r青,,從翻山崗變通隧道,車流一天比一天多,,從每天一兩千輛增加到七八千輛,。
2017年底,作為川藏高速一部分,,雅康高速雅安至瀘定段率先通車,,其中包括長13公里多的新二郎山隧道。羅衛(wèi)東雖然也很高興,,但又有點(diǎn)說不出的煩惱:“新路更快當(dāng)然好,,但是老路車少了,、人少了,沒那么熱鬧了,,好像自己也沒那么大的用處了,。”
煩惱的不僅是羅衛(wèi)東,。對40多歲的胡杰來說,,同樣是因?yàn)樾侣吠ㄜ嚕麆t不得不對未來的謀生之途做出新的抉擇,。
2006年左右,,川藏線作為“中國最美景觀大道”聲名鵲起,掀起一股藏區(qū)旅游熱,?;蜃择{或騎行,大批游客沿國道318線由川入藏,。彼時,,從外地打工回鄉(xiāng)的胡杰兩口子看到商機(jī),在二郎山腳下的新溝村開起了飯店,。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縣兩路鄉(xiāng)的新溝村,,人口不足千人,但因?yàn)槭欠蕉缮饺氩厍靶菡淖詈笠徽?,催生了吃飯住宿,、洗車修車等“一條龍”服務(wù),一度被稱為川藏線上的“小香港”,。但高速通車后,,國道車流不再,新溝村的生意一落千丈,。
“以前一到飯點(diǎn),,沿街都是車,上百家店,,全部坐滿了客人,。”站在自家門前,,胡杰揮手比劃著說,。但是如今,目之所及空空蕩蕩,,店招失色,、大門緊閉,店是開不下去了。
“遺憾嗎,?”
“大勢所趨嘛,!高速修了幾年,早就有心理準(zhǔn)備,?!?/p>
“以后怎么辦?”
“路修好了,,人只會多不會少,,不在這里就在那里?!焙艿故腔磉_(dá),,他說,“吃過路車飯”就要跟著車走,,他正在旁邊的瀘定縣城選擇新店址,,還干老本行。
新路暢通總是伴隨老路的荒蕪,。其實(shí)在1999年底老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車后,,在其之上的25公里山路已有此經(jīng)歷。這一段路坡高,、彎多,、氣候差,,是老司機(jī)眼中的“鬼門關(guān)”,。
53歲的羅衛(wèi)東在監(jiān)看老二郎山隧道的車流量(2019年10月15日手機(jī)拍攝)。新華社記者 胡旭 攝
記者在夜色中驅(qū)車探尋,,燈光下可以看到,,很多路段被草木“侵占”或被落石“擠壓”,當(dāng)年的兩車道如今一車通行都難,。車越往上行,,灌入車內(nèi)的寒氣越冷,車窗也被蒙上一層霧氣,。一路上,,偶爾還有路邊熟睡的牛馬被驚醒。
天剛放亮,,走近林間一棟廢棄的小樓,,只見墻壁斑駁、門窗脫落,,二樓陽臺上竟長出一米來高的小樹,,墻壁上“住宿”“小賣部”等字樣依稀可辨。這家路邊店無疑見證了更早年代二郎山上的喧囂。
下山路上,,巧遇一戶人家,。門前一只小狗正襟危坐,像是站崗,,女主人手里撒出的玉米引得雞群飛奔而來,,男主人張勇正在給一只被絲網(wǎng)纏腿的小鳥解綁,然后手一揮就讓它飛走了,。
“以前都是打鳥吃,,為啥子現(xiàn)在要放了它?”記者好奇問道,。
“國家立法啦,,野生動物不能吃,人與自然和諧嘛,!”張勇笑著說,。
張勇在給一只被絲網(wǎng)纏住的小鳥解綁,放歸大自然,。(2019年10月16日手機(jī)拍攝),。新華社記者 陳天湖 攝
記者驀然想起山上的一幅標(biāo)語:除了相片什么也別帶走,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二郎山這段老路雖然喪失了交通功能,,卻又重新凝聚起大家尊重自然、保護(hù)生態(tài)的自覺,。
老隧道從繁忙到落寞,,新溝村從熱鬧變蕭條,是二郎山興衰的縮影,,更折射了川藏公路從無到有,、從慢到快的步步歷程,成為川藏線上揮之不去的幸福煩惱,。而川藏交通的時代變遷,,不僅把漢藏兩個民族拉得更近,也為未來藏區(qū)的綠色高質(zhì)量發(fā)展孕育了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