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5月1日電? 題:不能沒有你——平凡的勞動健將
新華社記者
數(shù)百斤重量擔在肩,日日無休,他不是舉重選手,;
騎車輾轉(zhuǎn)四天三夜,三百公里,,她不是自行車運動員;
引擎轟鳴,,硬核摩托穿街走巷,,他不是賽車手;
百米鐵塔,,高空漫步,,他也不會攀巖和走鋼絲,。
你猜,,他們是誰?
肩上擔,,舉重若輕
冉光輝在搬運貨物
上午10點,,重慶市渝中區(qū)大正商場背面的院落里,59個裝滿針織品的紙箱靠墻摞得整整齊齊,。51歲的“棒棒”冉光輝時立時坐,,電話不斷。
一小時后,,一輛貨車駛進狹窄的街區(qū),,停在十幾米遠外。冉光輝瞬間抖擻起精神,,移下一個近半人高的箱子放到左邊肩頭,,兩臂環(huán)抱貨物,小跑著往車上運送,。專職做“棒棒”多年,,這一套程序他再熟悉不過。
冉光輝的雙手,。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重慶高低起伏的地勢催生了“棒棒”這一從事搬運工作的勞動群體,。早在20世紀80年代,冉光輝就開始在農(nóng)閑時來城區(qū),,靠運送貨物賺錢,。體重130斤的他肩上最多壓過470斤重物,多年辛勞使他患上腰椎間盤突出,。但即便犯了病,,他也是在完成當天任務(wù)后才去做理療,,轉(zhuǎn)天清早接著來工作。
覺得自己像不像舉重運動員,?冉光輝笑了:“搞我們這行的都是這個樣子嘍,。”
胯下騎,,全能沖刺
跟冉光輝一樣,,王福波也經(jīng)常在山城的坡坡坎坎里穿梭。不過他不靠腳,,他騎摩托車,。
重慶“渝警驍騎”
在山城重慶,摩托車往往能比傳統(tǒng)警車更快地到達目的地,,于是,,重慶公安2017年底開始推廣“渝警驍騎”勤務(wù)模式。34歲的王福波就是其中一員,。
這些特殊設(shè)計的執(zhí)勤摩托車,,每一臺重500多斤,性能又好又安全,。不過每到夏天,,可就是驍騎們最遭罪的時候——頭盔下的頭發(fā)淋淋滴水,中暑成為“必修課”,,甚至還會被大功率發(fā)動機燙爛鞋子,、燙傷腿腳。
王福波在執(zhí)勤中,。新華社記者黎華玲攝
但任那太陽再烈,、暴雨再大,執(zhí)勤時市民送來一把傘,,外賣小哥遞上一瓶水,,剎那間王福波就釋懷了:“想到這些小溫暖,什么都值了,?!?/p>
高空險,鋼絲舞者
王福波的溫暖,,田貴陽工作起來倒是不常體會,。作為國網(wǎng)重慶市電力公司檢修分公司的一名帶電作業(yè)工,他工作的地方經(jīng)常是山林曠野,,在百米高的鐵塔上進行高壓輸電線路的日常維護,、搶險檢修等。
第一次爬塔時,田貴陽心里直打怵,?!坝柧毜臅r候,師傅教我們不要往下看,,往上看,,看著腳釘往上爬?!爆F(xiàn)在,,工作12年的他早已輕車熟路,120米高的過江塔,,蹭蹭蹭六七分鐘就爬了上去,。而上了塔工作才剛開始,要是碰上任務(wù)多,,在半空一待就得五六個小時,。
田貴陽在工作中
“做事的時候真的挺辛苦?!辈贿^事后回味起來,,田貴陽又覺得“挺有意思”。他形容走線“有點走鋼絲的感覺”,,但又馬上說,,還是不一樣,。事實上,,他得一遍遍向家人解釋,沒有看上去那么危險,,保護措施做得可好啦,。
曾有一段田貴陽身體翻轉(zhuǎn)360度扭轉(zhuǎn)導線的視頻在網(wǎng)上走紅,媽媽看后直抹眼淚,。畢竟本領(lǐng)高強的“電力老兵”,,其實不過是個1991年出生的大男孩。
逆行路,,向著終點
甘如意
24歲的甘如意比田貴陽還要小,。她在武漢江夏金口中心衛(wèi)生院范湖分院化驗室工作。大年初七,,得知單位人手緊張,,她從荊州公安縣斑竹垱鎮(zhèn)老家出發(fā),自行車順風車加步行,,輾轉(zhuǎn)4天3夜,,“逆行”返回武漢。
甘如意的臨時通行證
依靠手機導航沿國道趕路的時候,甘如意一直緊咬牙關(guān),?!昂谝怪形液ε拢津T越快,,不敢回頭,。”但她又很堅定,,“我只是想讓村民放心,,為了盡快回到工作崗位,我什么都可以不顧,?!?/p>
回去的第二天,甘如意就穿上防護服,,站上了化驗臺,。
平凡人,譜就勞動光輝
作為城市里的舉重運動員,、摩托車手,、自行車健將、走鋼絲藝術(shù)家,,他們是一群普通勞動者,,工作生活各有各的辛苦,但也都蘊藏著收獲的喜悅,。
冉光輝與兒子在一起,。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這些年下來,冉光輝在市中心貸款買了房,,娃兒也長大了,;王福波創(chuàng)作的交巡警“小蘋果”手勢操成為渝中公安“平安課堂”的王牌節(jié)目;“90后”的生活也翻開了新篇章,,田貴陽的孩子剛剛出生,;甘如意入選“一線醫(yī)務(wù)人員抗疫巾幗英雄譜”和共青團中央組織評選的“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可以想見,,未來還會有很多艱辛,。但貨物再沉,冉光輝的腰板總是挺得筆直,;夜再黑,,甘如意想的是“騎一段,少一段”,。
甘如意在路上
五月輕柔的暖風吹拂著山城老街,,不時有“棒棒”挑著一根長桿,、幾股麻繩爬坡上坎,汗水滴在石階上,。道路隨“復工復產(chǎn)”再次擁堵起來,,“渝警驍騎”往來穿梭,每天巡邏上百公里,,將事故發(fā)現(xiàn)率提高了七成,,到達事故現(xiàn)場時間砍半。年輕人在工作崗位上越來越多地挑起大梁,,數(shù)據(jù)顯示,,在4.2萬名援助湖北醫(yī)療隊成員中,有1.2萬人是“90后”和“00后”,。
五月明媚的陽光灑在神州大地,,農(nóng)民走進田野,快遞小哥發(fā)動引擎,,環(huán)衛(wèi)工人提起掃帚,,公交駕駛員握緊了方向盤。行萬里路,,扛千斤擔,。奔跑是他們不變的身姿,拼搏是他們共同的底色,。
田貴陽和同事在工作中
他們是誰,?
——平凡的勞動健將,可親可敬的勞動者,!
不能沒有你?。▓?zhí)筆記者:丁文嫻;參與記者:陶冶,,谷訓,,楊仕彥,黎華玲,,王斯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