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16日電 題:敢向絕壁要“天路”——記當代“愚公”毛相林
新華社記者韓振 周文沖
深秋,山谷,。一條路,,蜿蜒曲折如蒼龍,,一頭扎入谷底村莊,,一頭通向群山之巔,。這是下莊村的出山公路。
“我干了40多年村干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這條路?!敝貞c市巫山縣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舉目四望,。那片山,,曾將祖祖輩輩死死困住,;山上,,埋著6個為修路犧牲的兄弟……
16年前,毛相林率領(lǐng)100多名下莊村民,,硬是用雙手在山中鑿出了這條8公里長的公路,。接著,毛相林和村民們不等不靠,,敢想敢干,,決戰(zhàn)貧困,續(xù)寫“愚公移山”新篇,。
2020年7月3日在下莊村拍攝的毛相林,。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摳也要為子孫后代摳出一條路來”
1997年,38歲的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作出驚人決定——修公路,。
下莊村位于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xiāng),被四面千米高山絕壁合圍,,猶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難如登天。
當時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條“108道拐”的古道,,去縣城一來一回至少4天。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莊村民,,近一半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貧窮閉塞成為下莊人難以擺脫的宿命。
“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就算再難,,我也要帶頭沖一沖?!泵嗔衷诖迕翊髸辖o大家鼓勁:“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p>
那年冬天,,改變下莊人命運的這條路開工了。全村青壯年帶著工具和干糧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覺就在腰間拴根繩子,,另一頭在老樹根上打個結(jié),以防夜里翻身掉下懸崖,。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3個月沒回家。
修路遠比想象的難,。四周陡峭巖壁,,很難找到落腳之地,膽子大的腰系長繩站在籮筐里,,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邊鉆炮眼,,先炸出一小塊立足之地,再用鋤頭,、鋼釬和大錘,,一塊一塊把石頭鑿下來。
村民楊亨雙回憶,,有一次鉆炮眼,,他站在懸崖邊,腿抖得兇,,頭頂還不時掉碎石,。就在那時,毛相林說,,你們都別動,,我先下去探探底,一個人系上繩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險情況,毛相林總是第一個上,,最重的活總是他帶頭干,。
2020年7月3日拍攝的下莊村(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下莊村通往外界的公路(2020年7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路必須修下去,人不能白死”
開工修路第三年,,不到兩個月,,接連有2名修路的村民獻身。
26歲的村民沈慶富,,在修路時被一塊巨石砸中,,滾下幾百米深的山谷。安葬沈慶富沒多久,專門從外地回鄉(xiāng)修路的36歲村民黃會元,,也被滾落的石頭砸中,。
村民自發(fā)前來,為黃會元送行,。看著黃會元悲痛欲絕的家人,,毛相林無比愧疚,,他聲音顫抖著問大家:“如果再修下去,可能還要死人,。今天大家表個態(tài),,這路到底修還是不修?”
“修,!”有人大聲吼道,。回應的人,,正是黃會元的父親黃益坤,。“我兒子死得光榮,。路必須修下去,,人不能白死?!崩先苏f,。
在場所有人舉起了手。毛相林忍住淚水,,立下誓言:就算我們這代人窮10年,、苦10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讓下一代人過上好日子,。
此后,又有4名村民為修路獻出了生命,。為早日走出大山,、拔掉窮根,下莊人沒有退縮,。2004年,,在毛相林帶領(lǐng)下,下莊村人用了整整7年時間,,終于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里長,、2米寬的機耕道。
這是他們走出大山的路,,這是他們走出貧困的路——下莊人祖祖輩輩的夢想終于變成了現(xiàn)實,!
兩名下莊村村民騎著摩托車行駛在下莊村通往外界的公路上(2017年6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毛相林(右一)在下莊精神陳列館內(nèi)講述當年修路的故事(2020年7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還要讓外面的人走進來”
雖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當時,,大多數(shù)下莊村民還生活在貧困線下。毛相林“趁熱打鐵”,,帶領(lǐng)村民種植柑橘,,力爭盡快脫貧。
不曾想,,村里的500畝柑橘生蟲,,幾乎絕收。毛相林召開村民大會,,當眾檢討:“發(fā)展產(chǎn)業(yè)不能靠蠻干,,做事不怕失敗,關(guān)鍵是要從失敗中找到原因,?!?/p>
村民們又一次支持他。大家說,,當年修路那么苦都過來了,,現(xiàn)在這點困難算什么?
縣里派來了柑橘栽種技術(shù)專家,,手把手培訓村民,。幾年后,村里柑橘產(chǎn)業(yè)“起死回生”,,去年柑橘產(chǎn)量接近40噸,。今年的柑橘就要上市了,毛相林說,,產(chǎn)量比去年還高,。
今年61歲的毛相林,把最好年華獻給了這片土地,。2015年,,下莊村整村脫貧;到2019年底,,全村累計64戶269人穩(wěn)定脫貧,,貧困發(fā)生率降為0.29%,人均收入達1.2萬元,。
從這條路走出的年輕后輩,,正在接棒家鄉(xiāng)的振興事業(yè)。29歲的毛連長,回到下莊做電商,,叫賣柑橘,、西瓜等土貨;27歲的彭淦,,是下莊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學生,,回到家鄉(xiāng)成為一名教師……
毛相林還有更大的夢想:不單下莊人要走出去,還要讓外面的人走進來,。近年來,,巫山縣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下莊村19棟農(nóng)房改造成民宿,,開始接待山外來的游客?!霸龠^兩三年,,旅游搞起來,我們的收入還會翻番,?!泵嗔中判臐M滿。
毛相林(左一)在下莊精神陳列館內(nèi)講述當年修路的故事(2020年7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毛相林在采摘脆李(2020年7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毛相林在地里勞作(2020年7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工人對下莊村通往外界的公路進行道路硬化施工(2017年6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參與修路的下莊村村民在懸崖峭壁上打炮眼(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

參與修路的下莊村村民把“廚房”搬到了施工現(xiàn)場(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fā)

毛相林(前)經(jīng)過下莊村用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水池(2020年7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57歲的下莊村村民楊元鼎在自家開辦的民宿內(nèi)整理床鋪(2020年7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