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2月2日電? 題:痛并榮耀著——當“90后”愛上引力波
新華社記者孟含琪
“十三五”這5年,,對“90后”科技工作者隋延林來說,,是他對引力波從陌生到熟悉,再到深深熱愛的5年。
布滿高科技設備的實驗室里,屏幕上閃爍復雜的程序代碼,科研人員不時記錄數(shù)據……這是隋延林入職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前,,所想象的工作場景。
現(xiàn)實中,,他和團隊十幾位成員擠在一間大辦公室,,桌上堆著各類設備,,桌子下是裝泡面和面包的紙箱。這次受訪,,隋延林從小山一般的書籍,、文獻后露出頭,與記者打招呼,。
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科研人員隋延林(中)和同事們探討科研方案(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fā)(王帆 攝)
2015年,,隋延林從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畢業(yè),,考入長春光機所進行碩博連讀,研究方向是基于機器學習方法的目標識別技術,。很快,,他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抉擇:加入光機所空間一部空間引力波探測團隊。
2017年,,由中國科學院發(fā)起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太極計劃”正式啟動,。2019年8月31日,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wèi)星“太極一號”成功發(fā)射,,長春光機所空間一部空間引力波探測團隊負責其中兩個關鍵有效載荷的攻關任務,。如今,項目已進入“太極計劃”三步走的第二步,。
攻關“太極一號”時,,隋延林還沒有加入團隊。但這支“魔鬼團隊”的“盛名”早已在研究所傳遍:成員們忙到沒時間吃飯,,泡面成主食,;隨時準備出差,生物鐘完全搞亂,,不少人把行李箱放在辦公室……
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科研人員隋延林(中)和同事們探討科研方案(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fā)(王帆 攝)
2019年,,這支團隊招賢納新,,隋延林報名了。
在隋延林看來,,引力波無處不在,充滿神秘感,。追逐引力波,,成為他奮斗的方向。他所在團隊攻關的“太極計劃”兩個關鍵有效載荷在衛(wèi)星中至關重要,,宛若大腦之于人類,。他準備“大干一場”,。
隋延林覺得,自己當時失之天真,。加入團隊后,,他主要負責載荷的電子學設計部分,與學生時代所學迥異,。他每天都在“惡補”,,看了數(shù)百篇文獻,不停地向同行專家請教,。其后,,正式開始進行電子學方案設計、論證仿真,、硬件電路設計,、協(xié)調軟件開發(fā)等工作。
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科研人員隋延林調試相位計數(shù)字電路板(11月25日攝),。新華社發(fā)(王帆 攝)
隋延林這樣解讀他的工作——宇宙中存在無數(shù)的聲音,類似于無數(shù)的歌曲,,引力波這首歌微弱地藏在其中,。利用常規(guī)電子學設計手段捕捉到這些歌曲時,采到的節(jié)奏都會有些偏差,,時而快進,、時而慢進。對于絕大多數(shù)常規(guī)歌曲來說,,這種節(jié)奏的快慢不明顯,,不影響對它們的分辨。但引力波是很“矯情”的信號,,必須研制出更精密的儀器盡可能消除快慢進的偏差,,幫助科學家解讀“歌曲”的奧秘。
他負責設計的電子設備精度是常規(guī)設備精度的數(shù)百倍,,只能一點點去設計,、測試。
最讓他崩潰的環(huán)節(jié)是電路調試,。引力波探測是嶄新的科研工作,,無先例可循,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所選器件內部有偏差,,板上電阻焊錯,軟件代碼寫錯,,上位機指令下錯,,都會導致測試出問題,。“我也崩潰過,,也想過放棄,,但很快又接著干?!彼逖恿终f,。
“后悔是絕對不可能的?!彼逖恿终f,,能夠做空間引力波項目的“打工者”,感到痛并榮耀著,。
如今,,隋延林與其他成員正針對“太極計劃”第二步中的更高精度載荷進行攻關?!笆奈濉币?guī)劃中提出,,瞄準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zhàn)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這讓他很振奮,更有榮耀感,。他最大的夢想是,,不久的將來,中國人研制的儀器可以傳回引力波的聲音,。

-
大數(shù)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