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華社記者的鏡頭下,春運,,是分別太久后孩子一句怯生生的“爸爸”,;是軍人丈夫和列車員妻子在月臺上的片刻團圓,;是寫著“保重”的車窗玻璃……父母在這頭,子女在那頭,,每一張好照片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心弦的故事,故事的終點,,叫做“家”,。愿每一個離家在外的你,保重,!
家門口的“等待”
2017年春運期間,,我跟隨在粵打工的33歲油漆工石欣,全程記錄了他的返鄉(xiāng)之旅,。
2017年1月19日,,一個下著小雨的寒冷早晨,在跨越900多公里,,輾轉(zhuǎn)了20多個小時后,,我們終于到達石欣的家鄉(xiāng)——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溜豆村。
我和同事跟在石欣身后,,拐過一道路口,,看見不遠處有個小小的身影,走在前面的石欣用方言喊了一聲,,“家鴻”,。正是他在外打工最思念的兒子!本能讓我馬上握緊了手中的相機,。
然而,,跟想象中父子團聚的情景完全不同的是,小家鴻并沒有跑過來撒嬌,,而是呆呆站在原地,,怯怯地叫了一聲“爸爸”——才3歲的孩子,已經(jīng)很久沒有見到爸爸了,。
看上去似乎有點生疏,、有點距離的父子相聚,被我用相機定格了下來,。
這組圖片報道被新華社新華全媒頭條播發(fā)后,,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社會反響,,迅速登上各大新聞App的首頁頭條,在網(wǎng)上引發(fā)了超過1億次的點擊,。幾十萬條網(wǎng)友評論中,,很多人都講述了自己相似的經(jīng)歷。在那個時刻,,在春運路上,,正奔波著許許多多的游子,每個踏上歸途的人,,可能都有一個“3歲的孩子”,,在等待著他。
這些年來,,我和同事們也一直在微信上跟石欣保持著聯(lián)系,,關注著他和家鴻的變化——當年只是在廣州一個小廠里給游樂設施噴漆的石欣,現(xiàn)在已經(jīng)憑著手藝,,把噴漆業(yè)務擴展到了全國,;家里的老房子旁新蓋起了漂亮的二層小樓;當年3歲的小家鴻,,目前已經(jīng)是二年級的小學生了,,會用微信讓爸爸遠程輔導作業(yè),會用稚嫩而響亮的聲音帶領全班同學朗讀生字詞,,石欣朋友圈的照片和視頻里,,滿滿都是笑容。(記者 梁旭)
月臺上的“團圓”
樊鼎是在一線執(zhí)勤的邊防軍人,,雷云是奔波在鐵路線上的客運列車員,,兩人經(jīng)過六年的愛情長跑和兩地分居,終于在2016年的元旦領證結婚,。但由于春運臨近,,他們連喜酒都沒擺、一天婚假也沒休,,又各自奔赴工作崗位,,忙碌起來。
由雷云所在單位擔當值乘任務的一次臨客列車給了這對新人意外相聚的機會,。
2016年2月3日下午,,樊鼎來不及換下軍裝,就從他執(zhí)勤的廣州南站調(diào)班,,趕到30公里外的廣州東站,,雷云值乘的臨客列車將在這里靠站。
當列車門打開,,看到新婚妻子的一剎那,,樊鼎這個一米八的漢子不禁淚濕雙眼?!斑^去六年,,我們基本都是半年才能見上一次面……但不后悔,正因為互相支持和理解,,才支撐我們走到今天,。”
等到獨自坐在辦公室編輯這組稿件時,,我終于忍不住流淚了,。這是春節(jié)思鄉(xiāng)情感共鳴的眼淚,是被樊鼎雷云感動的眼淚,,更是被舍小家顧大家奉獻精神感動的眼淚,。
太多回家路上的人們和我有一樣的感受。這一圖片故事經(jīng)新華社刊發(fā)后,,瞬時網(wǎng)友跟帖無數(shù),,堪稱“一次離別,看哭全國人”,。當晚央視《新聞1+1》主持人白巖松全文播報并配發(fā)評論,。有網(wǎng)友說“這個故事可以直接上春晚”。
樊鼎和雷云也因此收獲了意外驚喜,。那年春節(jié)后,,央視財經(jīng)頻道的造夢新欄目《完美婚禮》邀請他們作為首期嘉賓,在北京中國鐵道博物館專門搭建了一個火車月臺外景,,幫小兩口“補辦”了一場盛大婚禮?。ㄓ浾?劉大偉)
車窗上的“保重”
2011年,我第一次參加春運報道,。分社的老同事翻出了一些春運經(jīng)典照片讓我們學習:背著包裹的“春運母親”,、北京火車站仰頭張嘴想吃方便面的小女孩、拿著火車票的粗糙的手……這些照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同事叮囑,,春運報道要能“看到人”。
2011年1月18日,,春運開始前一天,,我和同事來到杭州火車站。那時候的火車還沒有現(xiàn)在的高鐵那么快,,當天上車的這些旅客,,很有可能春運首日依然奔波在回家的路上。
那天的天氣有些陰沉,,看著一批批旅客拎著包裹下車上車,,一列列火車進站又遠去,,我用相機記錄他們的身影。
在一趟將要開往甘肅的列車旁,,我停了下來,,因為看到一個車窗玻璃上寫著“保重”兩字。
這時乘客們已經(jīng)基本都上車,,站臺上留下不多的送站旅客,。車窗里兩位老人,一位正在擦拭眼睛,,另一位在小本子上寫字,,再透過窗戶拿給車外的中年男子看。兩位老人揮手讓站臺上的男子先走,,他卻一直站著,,不斷低頭拭淚。小小的車窗成為臨別溝通的橋梁,,玻璃上的“保重”則是他們對彼此最深情的叮囑,。
天上不知道什么時候飄起了雪花,火車也徐徐開動,,這個男子跟著火車往前走,,直到列車駛出車站,完全看不見了,,他才慢慢轉(zhuǎn)身準備離去,。
我上前詢問,這位男子姓白,,在浙江寧波工作,,由于父母不能留下過年,他特意來杭州送父母回甘肅老家,。為何這次離別如此傷感,?他沒有透露。
第二天,,春運首日,,這張題為“車窗里的風景”照片登上了新華每日電訊頭版,也成了歷年春運常被提及的瞬間之一,。
從那以后,,我?guī)缀趺磕甓紩臄z春運,每次都會想起這張照片,,想起春運報道中鏡頭前經(jīng)過的旅客們,。每一個行囊都裝著故事,每個人的眼里都飽含深情。售票大廳里,,買到票的人臉上印著欣喜,,買不到票的垂頭遺憾。帶著大包小包踏上旅途的人們,,盡管辛苦卻大多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因為旅途通往家的方向。
如今,,距離我第一次報道春運已經(jīng)過去十年,祖國的面貌日新月異,。春運列車不再一票難求,,高鐵發(fā)展讓旅途不再漫長,電商物流使背包越來越輕,,移動網(wǎng)絡讓天涯近若咫尺,。
十年,我也從一個剛畢業(yè)的學生,,變成2歲多孩子的父親,,越來越能理解“分別”和“團圓”的意義。
偶爾再翻看《保重》這張照片,,我想,,這兩個字應該也是孩子給踏上旅途的父母的叮囑吧。
愿每一個在春運旅途上的你,,都能保重,。(記者 鞠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