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的講話
(2019年8月19日)
習近平
很高興來到敦煌研究院。這次來,,我實地察看了莫高窟,,察看了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聽取了研究院在石窟文物保護研究,、弘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情況介紹,。敦煌文化集建筑藝術、彩塑藝術,、壁畫藝術,、佛教文化于一身,,歷史底蘊雄渾厚重,文化內(nèi)涵博大精深,,藝術形象美輪美奐,,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敦煌文化保護研究工作很有意義,、很有成效。敦煌文化延續(xù)近兩千年,,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延續(xù)時間最長、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是世界文明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國古代各民族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藝術的珍貴史料,。
1944年,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結(jié)束了敦煌石窟近400年無人管理、任憑損毀,、屢遭破壞偷盜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護傳承工作,。7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秉承“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在極其艱苦的物質(zhì)生活條件下,,在敦煌石窟資料整理和保護修復、敦煌文化藝術研究弘揚,、文化旅游開發(fā)和遺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在這里,,我向大家表示誠摯的慰問,!
第二,,敦煌文化是各種文明長期交流融匯的結(jié)晶。我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講過:“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倍鼗妥鳛橹袊ㄏ蛭饔虻闹匾T戶,,古代中國文明同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思想,、宗教、藝術,、文化在這里匯聚交融,。中華文明以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廣闊胸襟,,不斷吸收借鑒域外優(yōu)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獨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絲路精神。季羨林先生說過:“敦煌文化的燦爛,,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華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不斷融會貫通的典范?!?/p>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學術成果展示,,了解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yōu)秀歷史文化情況。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回顧歷史,,只有中華民族這樣的具有開放包容胸懷的民族,,才會容納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匯。今天,,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世界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
第三,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我講過,,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明5000多年綿延不斷、經(jīng)久不衰,,在長期演進過程中,,形成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體系,、文化內(nèi)涵和精神品質(zhì),這是我們區(qū)別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鑄就了中華民族博采眾長的文化自信,。
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考察。這是19日下午,,習近平在敦煌莫高窟考察調(diào)研時,,向正在參觀的游客親切招手致意。 新華社記者 謝環(huán)馳/攝
研究和弘揚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歷史遺存背后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等,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為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支撐,。要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第四,,推動敦煌文化研究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我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加強文明對話,,倡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交流,、促進各國文明對話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
民心相通是政策溝通,、設施聯(lián)通,、貿(mào)易暢通、資金融通的基礎和支撐,。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加強同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chuàng)造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類文明成果。研究院在這方面已經(jīng)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要繼續(xù)努力、更進一步,,做新時代中華文化的繼承者,、創(chuàng)新者、傳播者,。
第五,,加強敦煌學研究。敦煌文化屬于中國,,但敦煌學是屬于世界的,。把莫高窟保護好,把敦煌文化傳承好,,是中華民族為世界文明進步應負的責任,。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努力把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
敦煌學是當今一門國際性顯學,,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英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德國、美國,、印度等國不少學者都在從事敦煌學研究,。研究院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jié)合,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性展陳活動和文化交流對話,,展示我國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的成果,,努力掌握敦煌學研究的話語權。要通過數(shù)字化,、信息化等高技術手段,,推動流散海外的敦煌遺書等文物的數(shù)字化回歸,實現(xiàn)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在全球范圍內(nèi)的數(shù)字化共享,。要引導支持各國學者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我了解到,,你們這里的博士生數(shù)量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最多的,,很不容易。敦煌文物保護和敦煌學研究博大精深,,需要畢生精力才能見成效,、出成果。擇一事,、終一生,。希望大家把研究保護工作當作終身事業(yè)和無悔追求。要關心愛護我們的科研工作者,,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支持和鼓勵更多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從事這項工作。要持續(xù)加大投入,,運用先進技術加強文物保護和研究,,不斷改善工作生活條件,,為科研工作者開展研究,、學習深造,、研修交流搭建更好平臺,提高科研隊伍專業(yè)化水平。地方機構改革完成后,,要繼續(xù)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和研究隊伍建設,,保持隊伍穩(wěn)定。
最后,,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祝敦煌研究院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