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里斯本12月3日電 同在伊比利亞半島,不知哪位前輩翻譯家把Spain和Portugal分別翻譯為西班牙和葡萄牙,?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座既古老又現(xiàn)代的城市,。(新華社記者李建敏攝)
于是,,這次報道習近平主席訪問西葡的記者就以“兩顆牙之行”作為微信群“昵稱”。幾天前,,記者講完了第一顆“牙”,。眼下,面對習主席即將展開的葡萄牙之行,,葡萄牙當?shù)匾蜒笠缙饸g迎氣氛,,期待中國國家元首的到訪為兩國關系帶來更多發(fā)展機遇。
在對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習近平主席在葡萄牙《新聞日報》發(fā)表題為《跨越時空的友誼 面向未來的伙伴》的署名文章,。(新華社記者章亞東、孫奕攝)
在訪問前夕,,讓記者為大家梳理下另一顆“牙”——葡萄牙的“F4”吧,。
歐亞大陸的最西端——葡萄牙羅卡角。(新華社記者錢彤攝)
葡萄牙位于歐洲大陸西南隅,。首都里斯本以西40多公里處的羅卡角,,是歐亞大陸的最西端,以“歐洲之角”著稱,。
在這個大地與大洋相接的國度,,留下了諸多大航海時代的冒險故事。
里斯本大航海紀念碑鐫刻著葡萄牙人對海洋和探險的情結,。(新華社記者錢彤攝)
對葡萄牙稍有了解,,都知道葡萄牙有兩大歷史名人:
一個是500年前,開辟了從歐洲繞非洲好望角,,最終抵達印度的航海家達·伽馬,。
陳列于里斯本航海博物館的達·伽馬雕塑。(新華社記者錢彤攝)
另一位,,是享有葡萄牙“詩魂”之譽的大詩人卡蒙斯,。
安放于里斯本熱羅尼姆斯教堂的卡蒙斯之墓,。(新華社記者錢彤攝)
在羅卡角面向浩瀚大西洋的紀念碑上,鐫刻著卡蒙斯的著名詩句——“陸止于此,,海始于斯”,。
我們要談的第一個F,沒有卡蒙斯那樣“高大上”,,而是深深嵌入葡萄牙普通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Fado(法朵),。
一代代藝人用葡萄牙吉他和歌聲帶來悠遠傷懷的“法朵”音樂。(新華社記者孫奕攝)
“法朵”在葡萄牙語中意為命運或宿命,,曲調哀婉,、幽怨、纏綿悱惻,,誕生于19世紀社會風云激蕩的葡萄牙,,“法朵”起于市井,終至殿堂,。
里斯本“法朵”博物館陳列的葡萄牙吉他——經(jīng)典的“法朵”樂器——之下,,寫著這樣一句話:“相較于樂器本身的物質價值,我們總能夠透過撥弄琴弦的大師來增加它的無形價值,?!?/p>
博物館內一間視聽室,輪流播放著不同年代“法朵”大師的代表作,。曾經(jīng)的憂傷,、哀婉,經(jīng)歷歲月沉淀后,,留給人們更多的是慰藉和安寧,。
記者在想,這個最不為中國熟悉的F,,會不會通過這次訪問走進中國人的音樂生活,?
地處歐洲一隅的葡萄牙面向大海、迎風斗浪,,葡萄牙人的性格中既烙印了“法朵”歌魂中陰郁的一面,,也熔煉了海灘陽光般的熱情奔放。
你猜的沒錯,,我們接著要談的第二個F,,就是熱情奔放的葡萄牙football(足球)。
確實,,我們會很自然地講講中國球迷熟悉的葡萄牙人C羅,。綠茵場上,風云多變,,葡萄牙足球光看成績起起伏伏,,但這十多年,,葡萄牙足球最閃耀的星光來自于C羅。
比賽中總不忘吐舌“賣萌”的葡萄牙球星C羅,。(資料照片)
這個有神乎其技的任意球進球能力,、罰球前愛吐一下舌頭的世界級球星,其實并不出生在葡萄牙本土,。
他的故鄉(xiāng)在葡萄牙的離島——馬德拉群島,。茜茜公主(沒錯,就是你知道的那個茜茜公主)曾經(jīng)在那里療養(yǎng)肺病,。
說到這,,記者仿佛有種時空穿越感,,這里曾經(jīng)療愈著歷史名人的病痛,;這里的風又把一位足球少年吹過大海、吹到葡萄牙本土,、吹向全世界,。這是同樣的來自大西洋的海風嗎?
和大多數(shù)人的愛好一樣,,記者要說的第三個F,,就是food(美食)。
其實吧,,葡式蛋撻知名度實在太高,,記者原本不太想“老生常談”。但放眼世界,,知名烹飪體系都是靠大菜大餐揚名于世,,憑著不大起眼的蛋撻小吃就奠定江湖地位的還真不多見。
作為發(fā)源地,,“貝倫蛋撻店”是葡萄牙第一家蛋撻店,,位于里斯本旅游勝地熱羅尼姆斯修道院邊上。相傳100多年前,,修道院的修女為了生存,,嘗試把院內制作的一些甜品,放在附近的甘蔗提煉廠出售,,沒想到迅速被人們接受,,成為流傳至今的美食。
服務員小哥忙里偷閑,,對來自中國的記者熱情微笑,。(新華社記者孫奕攝)
這家百年老店,看起來一點兒都不起眼,,如果不是排到門外的長隊,,游人可能稍不留神就會和正宗的葡式蛋撻擦肩而過呢,!
下面我們要說的第四個F,是記者到葡萄牙之后的切身感受,,就是friendship(友誼),。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是葡萄牙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對葡萄牙投資的企業(yè)為當?shù)靥峁┝舜罅烤蜆I(yè)機會,。去年來葡旅游的中國游客超過25萬人次,同比增長逾40%……
葡萄牙瓷磚畫展現(xiàn)的中國人生活場景,。(新華社記者錢彤攝)
一條蔚藍色的海上絲綢之路,,將分屬亞歐大陸東西兩頭的中國和葡萄牙緊密相連。如今,,中葡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
位于里斯本市中心附近的的華人商鋪街區(qū)。(新華社記者孫奕攝)
行走在里斯本市中心附近的街區(qū),,麗麗飾品,、大碗面、東方食行等中國商鋪招牌隨處可見,。兩國民眾共同工作生活,、中國商品走入當?shù)匕傩占业膱鼍霸谄咸蜒廊杖丈涎荩@不正是中葡交往與友誼的現(xiàn)實寫照嗎,?
談了那么多葡萄牙名人,,記者下面還要講一對華人夫婦的葡萄牙故事。
上世紀七十年代,,王鎖瑛,、魯晏賓夫婦按照校方安排創(chuàng)辦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yè)。此后他們分別于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來到葡萄牙,。
這一扎根就是近30年,。
1993年,他們開始在當時的澳門駐里斯本聯(lián)絡處(今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駐里斯本經(jīng)濟貿易辦事處)教漢語,,任教20余年,,打造了當時葡萄牙起步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漢語教學點,;
1998年,,王老師在阿威羅大學開設了葡萄牙大學的第一門漢語必修課;
2013年,,王老師參與落實葡中北部圣若昂-達馬德拉市的小學生學漢語項目,,將漢語納入公立小學三四年級教學計劃,成為必修課;
王老師用葡文寫的《龍鄉(xiāng)故事》及《龍鄉(xiāng)神話與傳說》經(jīng)葡萄牙友人潤色后出版,,被葡萄牙有關方面列入葡萄牙全國閱讀計劃……
2013年起,,葡萄牙圣若昂-達馬德拉市小學開設起漢語課。(新華社記者張立云攝)
如今,,夫婦倆的葡萄牙學生有的教起了漢語,、太極、氣功,、國畫,,有的到中國等地搞貿易,有的自己創(chuàng)業(yè)推動兩國文化交流,,學生們分布在政府,、企業(yè)、大中小學等各行各業(yè),。
走在里斯本街頭,,經(jīng)常會遇到中外新老學生上前跟夫婦倆打招呼。他們教授過的上萬名中葡學生,,如同友誼的種子,,播撒在中葡交往的大地之上,。
“中文雖然很難,,但我們真的很愛學!”近幾年,,夫婦倆還組建了“茉莉花中文合唱團”,,在合唱團排練現(xiàn)場,金發(fā)碧眼的團員們熱情地向記者表達著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多次走向國際舞臺的葡萄牙“茉莉花中文合唱團”,。(資料照片)
《茉莉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半個月亮爬上來》……伴隨指揮的手勢,悠揚的歌聲響起,,合唱團成員的歌唱字正腔圓,,目光深情投向臺下的王老師和魯老師。
“早些年,,是中國文化令葡萄牙人好奇?,F(xiàn)在,中國快速發(fā)展讓人震撼,。葡萄牙人認識到,,學中文能帶來更多的就業(yè)與發(fā)展機遇。在葡這么多年,,我發(fā)現(xiàn)葡萄牙人對中國始終特別友好,,他們對中國的一切都感興趣!”王鎖瑛說,。
熟悉了葡萄牙的知識點,,感受著中葡友好情誼,,相信你一定對習主席的葡萄牙之行分外期待了吧!
趁熱打鐵,,記者教你一句葡萄牙文:Bem-vindos a Lisboa!
歡迎來到里斯本?。ㄓ浾撸哄X彤、孫奕,、魏建華,、章亞東、張立云,;視頻:魏建華,、章亞東、商洋,、肖正強,、劉春暉、畢曉洋,;編輯:錢泳文,、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