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1月7日電? 題:黃大年“大弟子”馬國慶:要做好黃大年精神的接力員
新華社記者張建
連續(xù)三天參加學術(shù)會議,、查看項目研發(fā)進度,、專門為學生答疑解惑……這是不久前在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做訪問學者的馬國慶,,近日飛抵長春后排出的日程表。雖然他在國內(nèi)短暫停留,,卻有很多事情要做,。
馬國慶是戰(zhàn)略科學家黃大年歸國后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堪稱“大弟子”,,現(xiàn)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副教授,。恩師去世的一年間,作為黃大年核心團隊一員的他,,比以前更忙了,。
1月8日,,是黃大年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吉林大學將舉辦一系列活動紀念和緬懷他。
“我們學習黃大年精神,,首要的就是接力黃老師生前的科研事業(yè),,研制出國之利器,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瘪R國慶說。
馬國慶表示,,過去,,黃大年承擔了很多項目設(shè)計、協(xié)調(diào)和進展督促工作,,就像一棵大樹,,很多團隊成員則更像是大樹的枝丫,“如今,,大樹倒下了,,我們這些枝丫就要加快長成大樹,把黃老師過去的工作承擔起來,?!?/p>
航空重力梯度儀的研發(fā)是黃大年生前傾注大量心血的工作。2017年,,在各方關(guān)注支持和黃大年團隊的積極籌備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深地資源勘查開采”重點專項“航空重力梯度儀研制”項目正式啟動,目前各項研制工作進展順利,。
黃大年逝世后,,他還有18名學生沒有畢業(yè)。過去一年,在學校的安排下,,這些學生都沒有更換導師,。他們在馬國慶等老師的指導下,都在按照黃大年安排的研究方向,,參與相關(guān)項目研發(fā),。
據(jù)了解,2017年地探學院總共6名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黃大年的學生占了2個,。他們獲獎不是借黃大年的光,而是都有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
馬國慶說:“團隊的每個人內(nèi)心都憋著一股勁,,黃大年培養(yǎng)的學生要成為推動社會發(fā)展進步重要的一分子,能夠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p>
黃大年去世的一年間,馬國慶除了搞科研,,還參與了黃大年后事料理,、事跡發(fā)掘、精神宣講工作,。他記不清接受了多少次采訪,,但每次他都希望將老師的點點滴滴和地球物理學科介紹給公眾。
“記得有一次,,一個朋友告訴我聽了黃大年精神宣講很受感動,,我們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給他講了很多關(guān)于黃老師的小故事,,最大限度向他講述我眼中的黃大年,。”馬國慶說,。
傳播黃大年精神,,不僅僅要在科研方面接力。馬國慶認為黃大年團隊每個人的責任要多一些,,他們要把黃大年精神和知識傳遞給學生,傳遞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了解黃大年,。
一年間,馬國慶和團隊的很多人一樣,,經(jīng)常會想起面帶笑容的黃老師,。尤其是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更加想念黃大年當時的不易,想起他為團隊遮風擋雨的艱辛,。
每逢重要節(jié)日,,馬國慶和團隊其他成員,還有黃大年的學生們都要去祭奠黃大年,,不讓老師感到孤單,。
馬國慶說:“我每次都‘告訴’黃老師,您交代我的事情都做了,,我能做的一定盡力去做,,我該做的一定要做,我不能做的一定想法去做,,請您放心,、安心、開心,?!?/p>
馬國慶告訴記者,黃老師生前還交代團隊的成員一定要出國深造,,向國外學習先進技術(shù)和知識,,提升為國家作貢獻的能力。2017年10月末,,他帶著黃老師的囑托,,登上了前往國外深造的飛機。
據(jù)了解,,為了培養(yǎng)一批黃大年式的科學家,,吉林大學去年啟動了“培英工程計劃”,旨在支持校內(nèi)優(yōu)勢學科的青年拔尖人才到國外頂尖大學,,與頂尖專家開展實質(zhì)性合作,,從事前沿研究,產(chǎn)出重大原創(chuàng)成果,,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愛黨,、愛國、愛人民,,愛校,、愛事業(yè)、愛師生”的青年人才隊伍,。
“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貢獻也可能有大有小。黃老師是我一生的領(lǐng)路人,,他的精神和事業(yè)值得我用一生接力傳遞下去,,我也會盡己所能為科技強國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馬國慶說,。
-
征集丨讓公共政策更友好 你的意見很重要
2017-12-15 09:39:47
-
2018畢業(yè)人數(shù)創(chuàng)新高 求職“套路”怎么破,?
2018-01-06 14:01:41
-
多地出現(xiàn)兒童患流感現(xiàn)象!家長注意
2018-01-06 14:01:41
-
《戊戌年》生肖郵票發(fā)行
2018-01-06 14:01:41
-
這個冬天,,京津冀為啥“貧雪”,?
2018-01-06 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