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2日電 題:會說話的國寶,,聽得見的文化自信
新華社記者施雨岑
聽,,國寶在說話!
“你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2018年新年伊始,,一檔名為《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紀錄片“火”了,。在每集5分鐘的時間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訴說”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高達9.5的豆瓣評分和視頻網(wǎng)站上密密麻麻的彈幕留言讓我們驚呼:會說話的國寶成了“網(wǎng)紅”!
文物,,時光凝結(jié)的特殊語言,;開口說話的國寶,,講述的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文化深厚積淀孕育出的動人故事。
良渚玉琮王的目光,,穿越5000年望向我們,,講述文明起源的秘密和“神之徽章”的傳奇;記載著中國目前可見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嵌綠松石甲骨說,,我們此刻寫出的橫豎撇捺,曾經(jīng)一筆一筆地刻在骨頭上記錄文明,,因為刻骨,,所以銘心;宛如一封西周時期的古人發(fā)給現(xiàn)代中國人的信件,,何尊告訴我們,,早在3000多年前,“中國”二字就已被它銘刻在身……
歷史一頁頁翻過,,仿佛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開口說話的國寶,,讓我們以嶄新的方式對話歷史和先人,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與強大魅力,。
幾千年的歲月流淌而去,,文物背后的中國精神、中國審美和中國價值依然如此相近,。正是這種一脈相傳的文化底蘊,,讓身為后輩的我們透過電視和手機屏幕與國寶相互凝視時,仍情不自禁地贊嘆它們身上凝聚的匠心之美和智慧之光,。國寶的制造者們早已托體同山阿,,而他們對自身技藝與文化樸素的自信之心卻能跨越時空,與今人的文化脈搏同頻共振,。
1.08億件——這是目前我國登記的可移動文物的數(shù)量,,與這個巨大的文化遺產(chǎn)寶庫相比,《如果國寶會說話》展現(xiàn)的精彩不過滄海一粟,。在關(guān)注,、愛護文物的隊伍越來越強大的今天,在文明的力量日益得到尊重的當下,,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還在靜默的國寶,,會紛紛走出博物館和庫房,走到我們面前,,將自身負載的精彩文化傳奇娓娓道來,。
-
又遇春節(jié)“親情題”:過年回誰家,?
2018-02-12 11:12:22
-
中國高鐵引領全球體驗“中國速度”
2018-02-12 11:12:22
-
這些春運“黑科技”,,你感受到了嗎?
2018-02-12 11:12:22
-
今年春節(jié),,你們單位發(fā)了啥福利,?
2018-02-12 11:12:22
-
在朋友圈做這種事,永久封號,!
2018-02-12 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