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在雄安新區(qū)雄縣,有位老匠人叫鄧春江,,擅長制作微縮古建,。在他的家里,,不僅有大雄寶殿,還有鐘樓、鼓樓、寺廟的山門……其中一對日月雙塔,,鄧春江已經(jīng)做了四年多,預計還要等上兩年才能完工,。
鄧春江介紹日月雙塔,。 劉東堯 攝
“這個塔的配件有上萬個。像這種微縮建筑,,從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奧妙,,其實它的內部結構相當復雜?!编嚧航f,,日月雙塔構架齊全,塔里還設計了防火,、觀景等設施。
鄧春江制作的鐘樓(左)和鼓樓(右),。 劉東堯 攝
微縮古建被鄧春江稱為立體“圖紙”,。他說微縮古建里面的結構和外面的結構看得見、摸得著,。上下左右,,各個件兒的尺寸,拿卡尺一量,,乘以相同的倍數(shù),,就是一個建筑物的實體。
細致揣摩設計圖、精心打磨每個部件,,是鄧春江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要求,。他做的微縮古建講究木制零件之間的凹凸結合組裝,也就是“榫卯技術”,。模型從柱子,、門梁、斗拱到窗戶,、門,,不用一顆釘子,制作時要特別精細精準,。
鄧春江制作的微縮古建,。 劉東堯 攝
鄧春江十六歲時拜師學藝。師傅說他人機靈,,白天讓他干木匠活,,晚上帶他學習識圖和榫卯技術,希望他能把自己的知識和手藝傳下去,。一般來說,,木工三年多就能出徒了,而鄧春江跟著師傅學了八年,,其中有五年專門研究古建,。
今年67歲的鄧春江,把一堆堆不起眼的木頭經(jīng)過切割,、打磨,、拼接之后變成了一件件精巧的微縮古建筑,曾經(jīng)有人上門求購,,他沒有賣,。“我要給后人留下來,,一是證明我國手工技藝博大精深,,另一方面是希望喜歡這些作品的人把這項技藝傳下去?!编嚧航f,。(陳瀟)
【糾錯】
責任編輯:
李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