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3日電 題:“把單調的事做到極致”——記中鐵十八局集團輸煤隊農民工李幼松
新華社記者 齊中熙
從一名初中學歷的合同制工人到電廠的“金牌巡檢員”,,從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到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0年間,中鐵十八局集團二公司寧夏大壩電廠項目部輸煤隊李幼松徒步巡檢上萬公里,,清理排查隱患近3000項,,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把單調的事做到了極致,。
10年徒步上萬公里
李幼松就像一個“火種”,,默默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玻埃埃改?,李幼松從寧夏青銅峽市大壩鎮(zhèn)三棵樹村來到中鐵十八局集團二公司寧夏大壩電廠項目部輸煤隊工作,主要負責輸煤設備運行情況的巡查,。
巡查設備是件繁瑣又需要耐心,、細致的工作。由于整個作業(yè)流程環(huán)節(jié)多,,李幼松不敢有絲毫大意,。
每天上班前,他都要去了解煤場存煤情況,、輸煤設備運行工況及缺陷情況,,還要組織召開班前會,布置工作任務,。作業(yè)開始后,,他要全面現場檢查運行設備及人員狀態(tài),處理現場突發(fā)及異常情況,。大小項目192項,,他每天都要徒步檢查一遍,最少要4公里,,最多的時候徒步里程達到10多公里,。10年間,李幼松的徒步巡檢里程超過1萬公里,。
翻開李幼松的工作日記,,上面詳細記錄著他一天的工作內容:檢查大小機械設備442個,巡視巡檢大小項目192項……大到檢輸煤皮帶,、輸煤輔助設備,、斗輪機、翻車機,,小到一個螺栓,、一個開關,都是他巡檢的內容,。
從零下20攝氏度到165攝氏度的考驗
李幼松身上有一股“鉆”勁和一種“韌”勁,。
剛剛從事電廠輸煤隊工作時,這位“門外漢”面對生疏的操作規(guī)程,,明顯感覺不適應,。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反而從內心爆發(fā)出一股“鉆”勁,。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幼松認真鉆研《燃煤運行規(guī)程》,,虛心向老師傅請教,與檢修老工人聊天,,迅速熟悉了輸煤的基本規(guī)范和作業(yè)流程,。
光學遠遠不夠,,實踐才能出真知。
輸煤系統屬于半室外作業(yè),。夏天,,李幼松冒著近40攝氏度的室外高溫,守著1500米長的輸煤帶和各類設備巡檢,。冬天,,氣溫低到零下20攝氏度,,在巡檢一線的李幼松卻常常累得頭上冒汗,。而在車間,地下氣暖最高氣溫達到162攝氏度,,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燙傷,。
踏實的工作態(tài)度,強烈的責任心,,讓李幼松很快從一名輸煤隊新兵磨煉成了班組里的技術尖兵,,并逐漸練就了通過眼看、耳聽,、手摸,、鼻嗅準確地判斷設備運行情況的本領。
“皮帶運轉不暢時,,和機器摩擦后會散發(fā)出焦糊味兒,。我的‘招數’沒啥,圍著設備多走走,、多聽聽,、多聞聞,時間長了,,咋判斷機器故障就都明白了,。”李幼松說,。
多年如一日,,凡事帶頭干
李幼松多年如一日,凡事帶頭干,。10多米深的落煤筒,,直徑只有70厘米,只能容下一個人下去作業(yè),。每次李幼松都系上安全繩,,率先下到落煤筒清煤,一次作業(yè)下來,,渾身上下灰頭土臉,,汗水濕透衣背,。
每次運煤列車一到站,李幼松和工友們組成的4人一組的小分隊就會迅速行動,,分工協作卸煤,。最驚險的環(huán)節(jié)當屬“摘鉤”作業(yè)。每節(jié)車廂載煤60噸左右,,停留時間短,。每節(jié)車廂的摘鉤時間只有5秒左右,稍不注意衣袖就會被勾住,,后果不堪設想,。李幼松和他的工友必須密切配合,高度協調,,確保一次性摘鉤成功,。50多節(jié)車廂摘下來,李幼松和工友們就像打了場勝仗一樣興奮,。
憑借豐富的工作經驗,,李幼松不僅能及時找到設備的“病癥”,還能為設備故障開出“好藥方”,。
?。保澳觊g,李幼松提出或完成技術改造及合理化建議32項,,為企業(yè)節(jié)約工程成本500多萬元,。他所在的班組年均創(chuàng)效200多萬元,成為企業(yè)創(chuàng)效“明星班組”,。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