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疇縣肖家塘村民小組4位修路人走在他們修通的路上,。新華社資料片
以地質地貌和自然條件論,地處滇黔桂石漠化核心區(qū)的云南西疇縣脫貧面臨的困難實在太大,是外國專家稱為“喪失人類生存條件的地方”,。
由此,對于貧困面很大,、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很重的云南省來說,西疇縣今年將穩(wěn)步脫貧攻堅無疑是一個重大而令人鼓舞的消息,。據(jù)相關機構測評,西疇縣農民收入,、基礎設施,、產業(yè)發(fā)展等考核指標等均已“摘”貧困帽,。
“解碼”西疇縣的脫貧致富路,當?shù)馗刹咳罕姴粺o自豪說到的是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的西疇精神,具體言之,是難能可貴的“三字訣”:苦,、自,、帶。
訣一:苦
肖家塘村,4戶村民,。每戶出一個勞力,一干就是6年,終于在大山深處刨出了一條進出汽車的公路,。
巖頭村,15戶村民。進村的最后一公里路被懸崖“懸”起來,?!耙l(fā)展,無論如何要修通這一公里路”,全村老少發(fā)出了宣示。困難在于懸崖峭壁下有村寨民房,無法使用炸藥爆破,村民只能用炮桿,、鐵錘,、鏨子等“冷工具”一錘一鏨小心翼翼敲打,一干12年,。
在西疇采訪,了解最多的就是種種關于“愚公移山”的故事:比如在巖石中修路架橋,比如在石旮旯里炸石造地,比如在喀斯地貌植樹造林……
“苦得”是云南其他地方人對西疇人一個地方方言的評價,意思是不怕吃苦,愿意出力,能吃苦耐勞。西疇人的“苦得”鋪就了脫貧致富道路,。
“這樣的條件,不苦怎么行?”這是巖頭村村民的回答,。這回答中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一勤天下無難事”。
訣二:自
黨委政府是支持修路的,但限于財力,只能支持幾包水泥,“愿意嗎?”“愿意愿意,我們自己也要修,能夠給我們水泥,我們已經非常感謝了!”村民回答,。
把石旮旯地改造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地”,非常好,黨委政府是支持的,但政策是只支持用于爆破的炸藥,行不行?“行行行,有一點算一點,能支持多少算多少!”村民表示,。
回望西疇脫貧致富歷程、還原戰(zhàn)天斗地故事,一個突出感受是當?shù)厝罕姴桓守毨?、奮發(fā)有為的志氣和狀態(tài),是充盈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是強勁的內生動力,是不等不靠的品格追求,是大大的一個“自”字:自發(fā)自主,、自力更生、自我努力,。
木者村就是一個代表,。木者村是一個80余戶人家的村寨子,巖溶面積占98%,土地面積小、質量差,群眾長期解決不了溫飽,。1990年在明確炸石造地補助費用是40元炸藥錢后,全村男女老少上陣,賣雞賣豬湊錢,歷時105天造地366畝,生產條件終于改善,。
在脫貧攻堅中,西疇呈現(xiàn)出令人欣喜的“不等式”:政府投入10萬元,群眾跟著投工投勞、捐款湊錢,能干出幾十萬元的事,。2012年以來,全縣共投入補助資金1.2億元,帶動群眾自籌和投工投勞7億余元,修通農村等外公路2100多公里,實現(xiàn)行政村通公路率達100%,。
興街鎮(zhèn)江龍村是又一個自加壓力、自我發(fā)展的典型,。盡管未被列入小康村建設,但群眾自籌資金鋪筑進村入戶的水泥路,發(fā)展富民興村的產業(yè),種植了遠銷東南亞國家的柑橘,單此一項目每年收入不低于70萬元,。群眾在村口大大地寫上了一行字:小康是干出來的,不是等靠要來的;與其等著看,不如自己干,。
訣三:帶
修路,。面對日復一日,、艱難繁重的工程,黨支部書記響亮地說:跟我來,。
發(fā)展產業(yè)。面對沒有資金,、一臉茫然的群眾,帶頭人苦口婆心,耐心細致,。
走到一個個脫貧攻堅戰(zhàn)場,看到的是基層黨員干部示范引領、帶頭帶領的擔當,?!昂捌粕ぷ硬蝗缱龀鰳幼印笔钱?shù)鼗鶎狱h員干部發(fā)出的時代強音。
木者村在開始炸石造地時,群眾免不了有些疑慮,。是村干部在自家地里放響了第一炮,第一天就壘出了3分多地,。鄉(xiāng)親們動心了,家家戶戶行動起來。
在高勞動強度的修路中,壩子村村民小組長謝成芬隱瞞了病情,照常參加修路,直到有一天暈倒在修路現(xiàn)場,。
“干部能過河,我們能過江”,群眾也給出了響亮回答,。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