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內心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中科院神經(jīng)所所長蒲慕明:在祖國的工作是最大的貢獻
中科院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曾經(jīng)有這樣一個身份——中科院歷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長,去年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再次成為擁有中國國籍的公民,。2017年對于蒲慕明來說特別有意義,,一是他恢復了中國國籍,二是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誕生在神經(jīng)所,。
蒲慕明出生于南京,,成長于臺灣,,求學于美國,自1999年擔任中科院神經(jīng)所首任所長,。眼下已69歲的他,,下一個目標是什么?蒲慕明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是時候恢復中國國籍了”
“如果以美國國籍身份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科學家為中國腦計劃發(fā)聲,,有些不合適?!边@些年,,蒲慕明一直參與中國腦計劃的規(guī)劃,他覺得是時候恢復中國國籍了,。上世紀80年代他加入美國國籍的最重要原因,,是當時經(jīng)常要去世界各國開會,持美國護照前往許多國家不用辦理簽證,,比較方便而已,。如今,蒲慕明的工作重心早已轉到中國,,出國辦理簽證相比以前也方便許多,。“我內心從來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在祖國的工作是我一生中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從蒲慕明有了這一念頭,,到恢復中國國籍,,差不多花了一年時間。
1981年,,時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理系副教授的蒲慕明,,為學校和北京醫(yī)學院聯(lián)合開辦的細胞生理講習班授課,這是他離開32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陸,。當時,,學員們雖很少提問,但做筆記十分認真,。從那時起,,他就告訴自己要經(jīng)常回國工作,。
19年打造一流神經(jīng)所
“幾乎憑一己之力在上海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神經(jīng)科學研究所,。”國際格魯伯神經(jīng)科學獎在評述他的科學貢獻之后,加了這樣一句話,。
蒲慕明1999年創(chuàng)建中科院神經(jīng)所并擔任首任所長,,稱得上“臨危受命”。當時腦研究所只剩3個研究組,,科研陷入了困境,。在蒲慕明帶領下,僅用了短短4年,,神經(jīng)所的13個研究組就突破了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的紀錄,。2003年起,在全國科研院所中第一個引進國際化的科研評估體系,,與此同時探索人才的流動與退出機制,。2009年,組建了腦疾病研究中心,,建設非人靈長類平臺,。2011年,神經(jīng)所參加全國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獲得生物科學類第一,。2016年,構建出世界上首個非人靈長類自閉癥模型,。去年11月27日,,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據(jù)他透露,,神經(jīng)所眼下正利用克隆猴著手建立睡眠障礙疾病模型,,如果順利預計年底可以完成。
科研還是要有緊迫感
蒲慕明2009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獲得世界神經(jīng)科學領域有極高聲譽的格魯伯獎,以表彰他在大腦神經(jīng)可塑性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研究方面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
“網(wǎng)上流傳著一封我寫給實驗室年輕人的信,,其實里面很多話都不是我寫的,比如不能午休之類,?!逼涯矫餍χf,年輕人每周至少要工作6天總計50個小時,,否則做不好科研??蒲幸型庠诘膶捤森h(huán)境,,但內在還是要有緊迫感。
“請不要購買近期用不著的東西。我十分嚴肅地反對那種趕在年底之前把未用完的經(jīng)費全部花出去的觀念,。如果我們不能用完這些錢,,說明我們并不需要它,我們必須把它還給中科院或者其他來源之處,。這才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科學家的正確態(tài)度,。”這是蒲慕明曾經(jīng)給神經(jīng)所的課題組長群發(fā)的一封郵件,。他自己就是這么做的,,神經(jīng)所成立19個年頭,至今沒有一輛公車,,他也沒有專車或司機,。在搬進新樓前,他的辦公室墻面受潮剝落,,他從未要求所里裝修一下,。(黃海華)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