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胡林果,、仇逸)電視劇看《人民的名義》,、出門打車用滴滴、買東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華南理工大學留學生,、來自蘇丹的奧斯曼在華7年,,已經習慣了中國的生活方式,,還能用簡短的粵語交流。
奧斯曼是眾多來華留學生中的一員,。教育部網站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約48.92萬名留學生在我國高等院校學習,增速連續(xù)兩年保持在10%以上,。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致力于更好地服務于來華留學生,,搭建中外友誼的橋梁。
國際學生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如何加深他們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華南理工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的專家認為,,將中國國情融入教育點點滴滴,,是開展留學生國情教育的關鍵。
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安然提出建立在多元文化共享教育理念基礎之上的“認知-認同-踐行”模式,。比如,,安然曾在課堂上向留學生展示“打招呼”的多個方式,“以此激發(fā)留學生們對不同文化的興趣,,在文化對比中建立多元文化并存的意識,,并在多元文化認同的形成過程中,產生了解中國的興趣和參與意愿,?!卑踩徽f。
為了讓留學生全方位了解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開設了《當代中國社會專題》課程,。例如,,在講授中國酒文化時,老師分別從中國不同朝代的釀酒工藝,、不同材質的器具,、酒桌禮儀等方面入手,生動,、有趣地揭示中國文化的深厚內蘊,。
華東師范大學則實施“伙伴計劃”,為中外學生牽線搭橋結對子,。華東師范大學國際教育中心與經管書院舉辦“國際商才培養(yǎng)項目”,,中外學生一對一組成學習小組;學校還鼓勵中外學生組織開展各類形式的社團文化活動,,目前已建立各類留學生文體社團14個,,活動項目20余個。
此外,,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高校還開啟了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讓留學生們從不同側面和維度認識中國,,加深對中國的認識和了解,。
華東師范大學與多所中西部省份的中小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派出多批留學生參加愛心支教活動,,并走進中國家庭,。來自意大利的留學生王小龍去年和同學一起去江西婺源支教,他表示,,原想帶去愛心和關懷,,到了后才發(fā)現是去收獲愛心的,“我們更加理解了中國的發(fā)展,,也愛上了可愛的中國人,。”
華南理工大學每年有超過200名留學生和中國同學一起參加義務獻血,、走進福利院、支教等各種志愿活動,。來自伊朗的雷霆和來自馬達加斯加的范偉都參加了2018年春運志愿服務,,在人流喧嚷的火車站為旅客提供各種幫助。范偉深深感受到,,克服重重困難,,在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和家人團聚,是各國人民共通的情懷。
感知今日中國,,也是一些留學生來華深造的原動力,。華南理工大學留學生瑪麗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她曾是當地一所大學漢語中心的工作人員,,因獲得中國政府的獎學金項目前來深造,。她在參加了“感知中國——深圳行”活動后說:“中國對我的吸引不僅僅是深厚的文化底蘊,還有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速度,?!?/p>
-
32名留德博士獲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7月1日向32名留德博士生頒發(fā)2017年度“國家優(yōu)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獎學生表示,,愿為國家科技發(fā)展做出積極貢獻,,為中德科技合作搭建橋梁。2018-07-02 11:08:01
-
外國留學生赴甘肅進行文化交流
5月29日至30日,,北京科技大學組織來自15個國家的16名留學生到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外國留學生與當地學生進行交流,參觀當地文化遺址,,體驗和了解中國文化,。2018-05-30 20:56:57
-
江西宜春:留學生體驗中國新農村
來自巴基斯坦、尼泊爾,、伊朗等國家的留學生們來到上高縣田心鎮(zhèn)坪溪村參觀新農村建設,,感受中國鄉(xiāng)村振興帶來的變化,體驗農村的生產生活,,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2018-04-21 21:28:1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