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俞作豫像(資料照片),。俞作豫,,1901年生,,廣西北流人,。1926年7月,,隨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加北伐戰(zhàn)爭,,任團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俞作豫不滿國民黨新軍閥的倒行逆施,憤然脫離舊軍隊,先后到上海,、廣州尋找共產黨,。同年10月,他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參加了黨領導的廣州起義,。1930年8月18日,因叛徒出賣,,俞作豫在深圳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押至廣州。1930年9月6日,,俞作豫在廣州黃花崗英勇就義,。新華社發(fā)
新華社南寧7月5日電(記者鐘泉盛)位于廣西北流市城東北的俞作豫紀念館,自1985年建成以來,,一直不間斷有來自祖國各地的干部群眾前來瞻仰,。
“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這是年僅29歲的共產黨員俞作豫在兇殘的敵人面前留下的絕筆詩,。為了保守黨的秘密,俞作豫慷慨赴死,,英年早逝,,但他的光輝事跡就像一座永遠的豐碑,至今仍在不斷影響著后人,。
俞作豫,,1901年生,廣西北流人,。1918年,,他進入護法軍桂系軍隊,并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討伐軍閥的戰(zhàn)爭,。1926年7月,,隨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加北伐戰(zhàn)爭,任團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俞作豫不滿國民黨新軍閥的倒行逆施,憤然脫離舊軍隊,,先后到上海,、廣州尋找共產黨。同年10月,,他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后參加了黨領導的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失敗后,俞作豫按黨中央指示,,在白色恐怖極其嚴重的形勢下,,回到家鄉(xiāng)廣西北流堅持斗爭,先后擔任中共北流縣委委員,、縣委書記,,陸續(xù)恢復了北流、玉林,、博白,、陸川等縣黨的組織和農民自衛(wèi)軍。其間,,他利用自己和廣西省主席俞作柏是兄弟,,和廣西編遣特派員李明瑞是表兄弟的特殊關系,在軍隊和地方政府中任用共產黨員,,發(fā)展黨的組織,,掌握了部分武裝的領導權。
不久,,黨中央派遣鄧小平以及張云逸等來到廣西,,組織力量準備武裝起義。鄧小平化名鄧斌,,以省政府秘書的公開身份掩護活動,,與俞作柏、李明瑞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通過各種關系和途徑,,將共產黨員派進軍事系統任職,以爭取兵權,。
當時張云逸擔任警備第四大隊隊長,,俞作豫擔任警備第五大隊隊長,這兩個大隊共有6個營2000余人,。根據鄧小平的建議,,俞作柏、李明瑞開辦訓練初級軍官的教導總隊,,由張云逸兼任總隊長,學員共達1000多人,,9個連的干部幾乎全是共產黨員,。黨組織逐步掌握了軍隊領導權,為實行武裝起義準備了骨干隊伍,。同時,,在鄧小平領導下,,以公開和半公開的方式,恢復和發(fā)展各地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建立農民武裝。
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在鄧小平,、張云逸、韋拔群,、李明瑞,、俞作豫等領導下,分別舉行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紅七軍,、紅八軍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鄧小平任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兼紅七,、紅八軍政治委員,,李明瑞任紅七、八軍總指揮,,張云逸任紅七軍軍長,,俞作豫任紅八軍軍長。
百色,、龍州起義和左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給國民黨新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1930年3月,,敵人糾集大批軍隊圍攻左右江革命根據地,。俞作豫率領紅八軍浴血奮戰(zhàn),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糧絕,,突圍中遭敵人圍追堵截,俞作豫在當地群眾掩護下脫險,,輾轉到香港尋找黨組織,。
1930年8月18日,因叛徒出賣,,俞作豫在深圳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押至廣州。敵人對俞作豫軟硬兼施,,妄圖從他口中得到我黨組織和紅軍的情況,。面對兇殘的敵人,俞作豫堅貞不屈,,大義凜然,,表現了共產黨員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我就是你們要抓的紅八軍軍長,、共產黨員俞作豫!”
1930年9月6日,,俞作豫高呼著“打倒國民黨反動派,!” “中國共產黨萬歲!”“紅軍萬歲,!”的口號,,在廣州黃花崗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