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9月23日電(記者張端,、劉軍喜)天高云淡,秋涼氣爽,,陽光恰如其分,,明朗中透著溫柔,安徽皖南這片土地迎來了一年中最好的時節(jié),。
中秋時節(jié),,走進白墻烏瓦、依山傍水的皖南古村,,芝麻、棉花,、玉米,、南瓜、辣椒等農作物,,有的躺在庭院曬場,,有的掛上廊橋木構。遠遠望去,,黑的,、白的、黃的,、紅的,,晾在長長圓圓的曬匾里,仿若色彩斑斕的調色盤,。
秋收之際的農事活動,,在歲月流走中慢慢變成了曬秋民俗,成為人們慶祝豐收的獨特儀式,。
“徽州曬秋是從東漢開始的,,一是為了方便冬天儲藏,還有就是代表豐收的喜悅,?!卑不拯S山市靈山村種糧大戶方圣賢翻曬著新產的紅米,笑顏滿面地介紹,。
紅米是靈山村獨有的老品種,,山里日照少,產量不高,,但品質好,。這幾年,方圣賢堅持有機種植,,他說:“老百姓的追求已經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我家的紅米也能賣上好價格,。”
千年古村呈坎的曬秋別具創(chuàng)意,,五彩農作物變身豐收主題的卡通圖案,,吸引著游客駐足觀看。呈坎村民還利用收割的新鮮稻草,,編扎成栩栩如生的草龍,,在村里廣場舞動,舞出了豐收的幸福,。
“全村同在畫中居”的徽州區(qū)唐模古村,,一年四季皆可游。游客來此,,不僅能夠欣賞曬秋美景,,吃上原汁原味的食材,還可以購買一些當?shù)靥厣r產品,,把秋帶回家,。
“曬秋用看得見、能觸摸的方式,,讓人們與田園的關系更親近了,。”來唐模古村旅游的攝影師張建平很喜歡這種“視覺化”的農耕活動,,他在曬秋現(xiàn)場不停變換角度拍照,,還向村民買了四斤黃豆,準備帶回家磨豆?jié){,。
在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村一處祠堂門前的廣場上,,金黃的玉米和火紅的辣椒沐浴在陽光里,門樓飛檐翹角的倩影隨著時間的流淌,,慢慢向晾曬的農作物靠近,,有一種安靜從容的節(jié)奏感。
皖南獨有意味的曬秋,,讓國內外的攝影師們蜂擁而至,。游走于皖南徽派古民居中,不經意間遇見的曬秋色彩,,最讓人驚艷,。沒有人為擺設的曬秋才最美,而曬秋與鄉(xiāng)村旅游結合,,更豐富了徽州人文景觀的內涵,。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