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裝差距不存在,,世界已經(jīng)“大同”,,只能是自欺欺人。假如由此產(chǎn)生“仇富”心理,,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
家長群越來越成為新聞富礦了。近日,,杭州的李先生就遭遇了一場家長群“危機”,,因為他開法拉利跑車送孩子上學,老師就在家長群向李先生建議,,以后不要再開跑車接送孩子了,,理由是:會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懟,,竟然被踢出了群。
在家校關系本就敏感復雜的現(xiàn)狀下,,這件小事引起了網(wǎng)絡的熱議,。孰對孰錯?恐怕沒那么簡單,。
從事情的起因來說,,教師保護學生,防止學生產(chǎn)生攀比心理,,這個出發(fā)點當然是好的,。教育本來就應該在孩子心里種下公平、平等的種子,,假如早早地就過度重視物質(zhì)的話,,顯然對他們的成長不利。
但是,,有了美好的目標,卻未必能做出正確的事情,。一個爸爸能不能開豪車接送孩子,?當然能。正如這位父親所說的,,錢是他辛苦賺來的,,不偷不搶,有什么不對,?難道還要為了照顧其他孩子的心情,,特意買一輛普通的車來接送孩子嗎,?
這位耿直爸爸的發(fā)言顯然觸怒了老師,但話糙理不糙,。何況其他孩子真的有這么脆弱嗎,?其實,一個孩子怎么看待一件事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年人的影響,。同樣一件事,不同的引導會帶來不同的結果,。比如說,,對于開什么車的問題,影星劉燁講過一個故事,,他的太太因為保姆教孩子認識車標,,就把這個保姆辭退了。因為她不想讓孩子知道車的貴賤,,從而生出區(qū)分之心,。這種做法當然有點極端,但也不失為一個值得參考的思路,。歸根到底,,假如家長覺得車子只是代步的工具,那么不管面對什么車,,自然都能夠保持平常心,。但是,假如家長自己就覺得車子是財富的象征,,是區(qū)分人群的標準,,那么,孩子當然也免不了這么想,。
實際上,,我們每一個人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著各種“落差”的考驗。一個社會最大的公平是機會的公平,,而不可能做到財富上的絕對公平,。人和人之間、家庭和家庭之間必然是有差距的,,怎么面對,?這正是教育的好機會。假裝差距不存在,,世界已經(jīng)“大同”,,只能是自欺欺人。假如由此產(chǎn)生“仇富”心理,那就更是得不償失了,。
培養(yǎng)健康的財富觀,,也是教育應有的內(nèi)容。面對財富,,很多成年人都未必有正確的認識,,比如很多人一方面愛錢,一方面卻又恥于談錢,,矛盾的心理導致了很多問題,。其實,談“錢”沒什么可恥的,,因為掙錢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是我們辛苦工作的回報。只要是合理合法的,,通過正當渠道掙的錢,,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去消費,無需遮遮掩掩,。實際上,,一個人在獲取個人財富的同時,也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著財富,;一個人在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經(jīng)濟的繁榮。
所以,,教師要求家長不開豪車,,本來就不太合理。一言不合就把人踢出群,,似乎不接受任何反對意見,,是不是太專制了呢?就算是家長錯了,,也得給人家說話的機會?。』蛟S其中有什么誤會呢,?即使是錯誤的觀點,,也可以在溝通中獲得某些收益。很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對錯,。教師和家長之間,,如果是這種服從關系的話,所謂的家校共育還怎么做,?
在面對家長的時候,這位老師尚且如此“不留情面”;面對孩子的時候,,又會如何,?這種不容反駁的行事風格,是不是也會對孩子潛移默化,,讓他們覺得這個世界就是由一個權威說了算的,,別人都沒有說話的余地?習慣于服從權威,,而不是在互相尊重和交流中解決問題,,這恐怕比開個豪車的危害大多了。
教育是對人心的養(yǎng)育,,僅僅有美好的目的是遠遠不夠的,。以一個高尚的名義,實施不恰當?shù)男袨?,只會適得其反,。(土土絨)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