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10月25日電 題: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湖南攸縣“門前三小”凝聚起鄉(xiāng)村振興微力量
新華社記者陽建
湘東山區(qū),,陽光輕灑,。湖南攸縣譚家垅村高橋屋場,書屋里擠滿了剛放學的小孩,,不遠處的小廣場上老年人正在跳保健操,。
教孩子們讀書的是83歲的夏昭炎,帶操的是80歲的楊蓮金,。這對耄耋夫婦充滿活力,,似乎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小孩子過來看書,大人就來做做操,?!币晃或T摩托車送小孩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孩子們不上學時都是在鄉(xiāng)野戲耍,,大人們成群打牌,,如今一切都變了。
變化緣于夏昭炎夫婦退休返鄉(xiāng)的義舉,。9年前,,從大學退休的老教授夏昭炎回到老家湖南攸縣譚家垅村養(yǎng)病。村里蓋起了小洋樓,,通了水泥路,,但精神文化生活匱乏。
“沒有書香,,農村無法真正繁榮,。”夏昭炎和妻子楊蓮金決定在老家“種文化”:修整祖宅,,開辟書屋帶領孩子閱讀,。開設百姓課堂給村民講授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組織村民成立文體隊,,把水泥坪當“鄉(xiāng)間舞臺”,,推廣保健知識。
寒暑假期間,,夏昭炎開設假期學校,,動員自己的小孩,、學生到農村支教,,為留守兒童送上閱讀、文體,、智力游樂等文化大餐,,每期超過300人。如今,,不時聽聽課,,定期做做操,已成為鄉(xiāng)親們的新風尚,。
離開了文化的浸潤,,離開了文明的鄉(xiāng)風,鄉(xiāng)村振興就無從談起,。以夏昭炎夫婦的探索為藍本,,攸縣縣委,、縣政府2017年鋪開在農村百姓家門口建設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的“門前三小”工程,,旨在打通鄉(xiāng)村文化振興的“最后一公里”。
小廣場用于文體健身,,小書屋用于書籍借閱,,小講堂用于基層宣講。小廣場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小書屋和小講堂面積分別不少于20平方米,、覆蓋人口不少于300人、步行路程不超過10分鐘,。這些陣地由村民小組自主申報,,政府配送相關器材、設備,、圖書等,,志愿者負責日常管理。
據(jù)介紹,,攸縣“門前三小”工程采取黨政引導,、群眾自愿、因地制宜原則,,以獎代補充分調動老百姓積極性,,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利用家族祠堂,、閑置民房,、舊村部等搞“微建設”。不做指定計劃,,成熟一處建設一處,。同時,充分挖掘新鄉(xiāng)賢,、老黨員,、老教師的引導作用,帶領群眾自主參與志愿服務,。
在黨委政府發(fā)出號召后,,各地群眾對“門前三小”的熱情高漲。不到一年時間,,攸縣目前已建成“門前三小”陣地497個,,計劃2020年達到1000個以上。
黃昏時分,大樟樹下,,聚集著下棋的村民,,另有村民在跳廣場舞。一棟舊宅墻壁上,,手繪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未來圖景,,躍動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標語......這是記者在春聯(lián)街道沙坪屋場看到的“門前三小”。
“大樟樹周邊原是垃圾堆,,現(xiàn)在變成了人來人往的休閑廣場,。”村民陳建波說,,屋場環(huán)境衛(wèi)生好了,,鄉(xiāng)親們有的來廣場跳舞,有的去書屋看書,,精神風貌大變樣,。
“更可貴的是,老百姓對‘門前三小’建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贝郝?lián)街道工委書記黃華暢說,有的人捐資建廣場,,有的人讓出了閑置老宅,,有的人拆除了破舊雜屋……“村民的大方熱情,凸顯了對精神文化的期盼,?!?/p>
借助“門前三小”,當?shù)剡€把黨建和群眾文化深度融合,,將其打造為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新陣地,。小講堂上,老黨員宣講十九大精神,。小廣場上,,主題黨日活動為老百姓解難事。小書屋里,,鄉(xiāng)賢組織讀書會,。
送黨課,、送電影,、送培訓、送義診,、送科技……據(jù)攸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周世偉介紹,,“門前三小”陣地已開展理論宣講2100多場,送電影戲曲1500多場,培訓,、義診,、法制宣傳等1800多場。
當前,,“門前三小”已成為攸縣鄉(xiāng)村風景最美,、人氣最旺、風氣最好的地方:干群關系好了,,鄉(xiāng)風好了,,矛盾少了,龍燈隊,、鑼鼓隊,、籃球隊、武術隊,、文學社,,再次在鄉(xiāng)村活躍起來。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