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陳敏華在辦公室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實習生 陳婉婷 攝
一張約2米長、1米寬的木桌上覆蓋一面玻璃,,玻璃上擺放兩個筆筒,、兩個小夾子盒,文稿和書籍摞成數(shù)堆,。這是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超聲科首席專家陳敏華研究、寫作的地方,,它位于北京大學腫瘤醫(yī)院附近的一個小套房內(nèi),。
72歲的陳敏華至今仍未退休,。每周,她要上滿兩天班,,上午在醫(yī)院坐診,,下午則進行手術。工作之外,,陳敏華常常坐在這張長桌前,,埋首于資料、文稿和書籍中,,進行研究及編寫下一本計劃出版的醫(yī)學專著,。
“對于未來,我的打算是繼續(xù)工作,、繼續(xù)研究,,直到干不動為止?!?0月19日,,在這個兼作資料室和休息室的小套房內(nèi),陳敏華這樣告訴新京報記者,。
“拼命三郎”
時隔十年,,陳敏華依然清晰記得當初在這個套房里編寫《肝癌射頻消融》的日子。
1999年,,在引入射頻消融新儀器后,,陳敏華開始研究難治性大肝癌的治療策略。陳敏華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射頻消融術是在保留肝臟的前提下,,通過穿刺向肝臟腫瘤注射消融針,消融針電極釋放的高溫能將腫瘤組織殺死,,以起到局部治療的作用,。
但直到10年前,“射頻消融的規(guī)范化治療以及難治性腫瘤的個體化治療技術還沒有受到醫(yī)學界的足夠重視,。雖然很多家醫(yī)院買了儀器開始做了,,但是規(guī)范操作和推廣還是迫在眉睫?!标惷羧A說道,。
為了編寫這本專著,在坐門診,、做手術之余,,陳敏華把自己關進這個房間里,每天工作到凌晨2點,。她患有心肌病和高血壓,,高強度工作下經(jīng)常發(fā)病,,胸悶、頭暈,、心區(qū)痛且睡不著覺,。
“有時候病犯了,我就到旁邊的醫(yī)院吸氧,,然后回來繼續(xù)工作,。”陳敏華回憶,。在此期間,,她還曾兩度發(fā)高燒住院。當這本書的編寫進入最后階段時,,她還與年邁多病的丈夫“分居”了一段時間,,以集中精力工作。
2009年,,100多萬字的《肝癌射頻消融》在六易其稿后終于出版,,書稿則被陳敏華一直保留至今。她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一份書稿顯示,,稿上密密麻麻布滿圈畫涂改的痕跡,。“那段日子確實很艱難,,但都過去了,。”
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的陳敏華,,不是第一次在工作學習上這么拼命,。
1987年,受國家教委公派,,陳敏華赴日本北海道大學留學,。中國是肝癌大國,但陳敏華發(fā)現(xiàn),,很少有中國人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主持或者發(fā)言,。陳敏華在心中暗暗發(fā)誓,將來要坐到主席臺上,,要為中國人爭氣,。
在日本,陳敏華幾乎每天學習和工作十幾個小時,,白天在醫(yī)院從事診療工作,,晚上做實驗、看書、記錄研究數(shù)據(jù)等,。由于醫(yī)院規(guī)定尸體解剖必須在晚上12點以后進行,,只要有這樣的機會,陳敏華都不會放過,。每天,她都是后半夜才離開學校,。由于學校大門早已上鎖,,爬墻、跳窗子成為常事,。
在參加尸體解剖的過程中,,陳敏華開辟了食管經(jīng)皮超聲掃查新領域,并發(fā)現(xiàn)食管在不同運動狀態(tài)下的生理運動變化,。她還曾自帶餃子,,把當時在北海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都請來。
這可不是一頓“免費的午餐”,,陳敏華要對他們的食管進行超聲探查,。她把拍到的數(shù)百張比豆腐塊還小的圖像,放在放大鏡下測量,,幾千個數(shù)毫米的數(shù)據(jù)要進行兩次重復測量,,由于用眼過度,造成眼肌痙攣,,眼球疼痛,,視力急劇下降,至今仍留有后遺癥,。
為繼續(xù)做試驗 逃下手術臺
陳敏華患有多年的心臟疾病,。有時候,她夜間的心跳每分鐘只有27次,,晨起之時經(jīng)常頭暈,。醫(yī)生曾建議,在其體內(nèi)植入心臟起搏器會比較保險,。但是,,當躺在手術臺上后,陳敏華改變主意“跑了”,。因為她聽說做射頻消融會影響到心臟起搏器,,一旦安裝,她就必須停止做射頻消融,。
“我覺得我還有很多的研究和實驗要做,,還有很多工作必須完成。所以,,當我知道這個情況之后,,我就決定放棄安裝心臟起搏器了,。”陳敏華告訴新京報記者,。
提起家人,,陳敏華用“虧欠”二字形容心中感受。多年前母親去世,,陳敏華未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這成了她一生的遺憾。
“那時候我剛走出診室,,就接到了家人的電話,,說母親快不行了,我立馬坐飛機趕去上海,?!标惷羧A說,“但在路上,,我就得知母親已經(jīng)離去的消息,。”
陳敏華說,,母親去世前一年多,,她在上海出差時到醫(yī)院看望了母親,這成了她們最后一次相見,?;貞浲聲r,兩行淚水從陳敏華眼角溢出,,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在陳敏華看來,病人,、親人構成一個天平,,她則永遠把砝碼壓在病人這一邊?!拔乙蚕M谧鲆粋€好醫(yī)生,、好老師的情況下,可以完全盡到女兒,、妻子和母親的責任,,但人的精力畢竟有限,病人,、親人無法兼顧,。”
丈夫多次生病住院乃至做手術時,陳敏華都沒能陪在身邊,。而平時在家中,,丈夫卻扮演著“秘書”的角色。從事醫(yī)學研究時,,陳敏華經(jīng)常思考到深夜,,有時睡意蒙眬中,她會突然冒出一些想法,,但第二天醒來時卻常會忘記,。
于是,她和丈夫約定,,夜里,他就是她的“秘書”,。床頭柜里常備著紙和筆,,當陳敏華有想法時,她會叫醒丈夫,,丈夫則隨時幫忙記錄下來,。只是這樣一來,患有嚴重心臟病的丈夫事后卻很難再入睡,,需要服用安眠藥,。
“他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但是他的每一次生病住院,,我?guī)缀醵紱]有時間去照顧,。”對于丈夫,,陳敏華有太多歉疚,。
冒險闖醫(yī)學“禁區(qū)”
對肝癌的早期診斷研究,陳敏華做了幾十年,。我國是乙肝及肝癌大國,,因此,肝癌早診也是重要的臨床課題,。
早在1985年,,陳敏華就和同事完成了《肝癌穿刺活檢及早期肝癌超聲診斷研究》?!斑@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為當時肝癌穿刺活檢被認為是醫(yī)學‘禁區(qū)’?!标惷羧A說,,此前,通過超聲可以發(fā)現(xiàn)肝臟上的小結節(jié),但很難定良惡性,。在超聲引導下對肝臟腫瘤進行穿刺細胞學檢查,,就可以發(fā)現(xiàn)早期肝癌,而且臨床應用證實安全有效,。這項研究結果在1985年獲得衛(wèi)生部首屆腫瘤大會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
2002年,超聲造影新技術進入中國,,她承擔了III期臨床實驗,,組織團隊夜以繼日地研究?!叭绻馨言缙诟伟┗颊咴\斷出來,,很多患者是可以治愈的?!卑肽甓鄷r間里,,她帶領6個博士生,把數(shù)百張照片,、錄像翻出來反復研究,,每天讀片到深夜,發(fā)現(xiàn)有問題或以前認為是良性腫瘤的患者叫回來重新檢查,、隨訪,,甚至穿刺活檢。
其實,,早在日本留學時,,陳敏華就在超聲造影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礎,還自己研制了初級造影劑,。她的雙手由于在當時做動物實驗時,,長時間暴露在射線下,導致皮膚表層受損傷,,至今一到冬天就會裂出血口子,,生疼生疼的。
2004年,,國際權威機構制定的“歐超聯(lián)指南”正式進入中國指導臨床應用,,陳敏華通過對病例的分析和研究發(fā)現(xiàn),這個指南并不適宜中國乙肝肝硬化背景的肝癌早診,?!霸\斷指標不完善,有可能漏掉早期肝癌,?!标惷羧A在國際會議上發(fā)表了適宜中國肝病背景的肝癌早診標準,,制定了中國超聲造影指南,獲得大會權威的好評,,稱為“中國年”,,并委托她舉辦下一期的國際造影大會。
她用25年時間,,實現(xiàn)了當初在日本的誓言,。“我雖不會講英文,,但我能坐在主席臺上,,還能被美國、日本邀請去講課,,因為我們的研究成果獲得了認可,。”
如何推薦身邊奮斗榜樣,?
郵箱:
熱線:010-67106710
微博:發(fā)微博@新京報
微信:
關注公眾號北京知道(xjb-jingshier),,點擊“北京榜樣”,回復信息或留言至后臺,。
本版采寫/記者 潘聞博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