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北京3月14日電(石海平)14日,,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做客新華網(wǎng)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藍紹敏表示,,對于民生工作,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群眾出題,,政府答題,。
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左)做客新華網(wǎng)2018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新華網(wǎng) 楊濛攝
以下為訪談主要內(nèi)容:
新華網(wǎng):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責任,,但民生工作想要真正贏得群眾滿意卻很不容易。請問您對這種“不容易”怎么看,?今年南京又將怎樣來增進民生福祉,?
藍紹敏: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認為面對這種“不容易”恰恰需要“更努力”,。民生工作的“不容易”,,一方面是政府工作還沒有完全做到“點子”上,民生改善成效和群眾預期相比還有差距,;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市民百姓對優(yōu)質(zhì)的公共服務、良好的宜居環(huán)境,、順暢的交通秩序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那應該怎么樣“更努力”,?我覺得,至少在民生工作的選題上,,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群眾出題,,政府答題,;在民生工作的重點上,要進一步求準、求實,,聚焦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想方設法、更好地去破題,、去解難,;在民生工作的成效上,要盡可能地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從過去解決“有沒有”向解決“好不好”轉(zhuǎn)變,,讓群眾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今年,,市政府在民生工作中主要讓市民“點菜”,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梳理出了7個方面35件民生實事,,并寫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全體市民作出了承諾,。今年我們的民生工作,,主要就是確保這35件民生實事不折不扣落實,在富民增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織牢扎密民生保障網(wǎng)等方面取得扎實成效,使市民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xù),。特別是在棚戶區(qū)改造等一些難點工作上,我們將重點聚焦,、重點發(fā)力,。
目前,南京還有1500萬平方米的棚戶區(qū)改造任務,,涉及居民約9萬余戶,,其中主城區(qū)占到100萬平方米左右??陀^上講,,棚戶區(qū)改造確實是越往后難度越大,之前商業(yè)價值高,、容易改造的地塊已基本改造完畢,,剩下的不少是5000平方米以下零星地塊,,大多改造成本很高。但不管困難有多大,,幫助這些居民較快地解決住房困難,,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我們將力爭通過3年時間,,完成剩下的棚戶區(qū)改造任務,全面改善棚戶區(qū)居民的居住條件,。今年將首先完成400萬平方米,,并在實際工作中爭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努力為3年任務完成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