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研究表明,,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特別是一些年輕人,,盡管已經(jīng)是中等收入人群,但是他們卻不肯承認這一事實,,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低于自己的實際情況,。這種現(xiàn)象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他們的獲得感要低于實際所得,。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收入不低的人,,經(jīng)常感受到的是生活壓力,,而不是享受高品質(zhì)帶來的滿足感。如果說扶貧讓低收入人群有了獲得感,,那么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獲得感,,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社會學研究的一個共識是,,一個合理的社會結構應該是橄欖形的,,也就是兩頭小,中間大,,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都比較少,,而中等收入人群比較多。這種社會結構有兩個好處,,一是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中國在經(jīng)濟發(fā)展過程中一直強調(diào)擴大消費,拉動經(jīng)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駕馬車”,,但長期以來,消費對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限,,促進消費一直被視為保持經(jīng)濟持續(xù)增長的重要手段,,消費不僅創(chuàng)造了市場,,也切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上消費的主力是中等收入人群,,特別是中青年的中等收入人群,,因此,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有助于刺激消費,。二是橄欖形社會結構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因為中等收入人群往往有比較體面的工作和比較穩(wěn)定的收入,他們特別重視家庭生活,。一個中等收入人群占比重比較大的社會,,一般會相對穩(wěn)定。
然而,,上述假設是建立在中等收入人群比較大,、而且他們內(nèi)心也認同自己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基礎上。如果一個社會的中等收入人群的主觀認同比較低,,特別是年輕人對自己的生活狀況有很多抱怨和擔心,,中等收入人群發(fā)揮促進消費和增加社會穩(wěn)定的作用,可能就要受到不小的限制,。
一些中等收入者的主觀認同感偏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
主觀原因源于一些中等收入者對中等收入人群應有生活品質(zhì)的主觀想象。中等收入人群對生活的想象主要有兩個參照系,,一個是歐美發(fā)達國家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一個是國內(nèi)富人的生活。在一些歐美國家,,房子和汽車似乎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標準配置,,但是在中國,由于中等收入人群大部分集中在大城市,,房價普遍較高,,有些大城市實行汽車限購政策,即便是中等收入人群,,要買到自己滿意的房子和車子,,并不容易。
中國大城市的中等收入人群與歐美國家的中等收入人群可能收入差距不大,,但是在生活品質(zhì)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國內(nèi)媒體對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反映較少,,媒體或者渲染富人的富有,,或者實錄窮人的窘迫,,關于富人和窮人生活的報道,往往會更讓人感興趣,。盡管中等收入人群的生活遠遠高于低收入人群的生活,,但是他們覺得自己和富人生活的差距太大,巨大的差距讓他們產(chǎn)生了心理落差,。
另一個因素是中等收入人群所面對的客觀現(xiàn)實,。中等收入人群大多是工薪階層,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不少人遠離父母或家庭,,長時間面臨巨大的壓力。壓力之一可能是職場上的壓力,,相對收入較高的職位也是競爭最為激烈的職位,,中等收入人群在職場上需要高度緊張。在許多公司,,超負荷工作成為常態(tài),,員工不僅要加班加點,還要隨時防備被解雇,,在如此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下,,他們感到更多的是壓力,而不是中等收入人群應該有的自信和從容,。
除了來自職場的壓力,,一些中等收入者還會感受到生活的壓力,特別是購房,、孩子教育和贍養(yǎng)父母的壓力,。對于年輕一代的中等收入人群來說,,房子無疑是巨大壓力,,許多年輕人在貸款買房以后感到生活質(zhì)量下降,除了償還房貸,,其他的支出都會壓縮,,而且還要時刻警惕被裁員。有些比較幸運的人在家庭的支持下買了房子,,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壓力馬上會成倍增加,且會延續(xù)很長時間,。
對一些中等收入者來說,,養(yǎng)育孩子不僅僅是經(jīng)濟壓力,而且也是時間的壓力,。最近流傳的許多段子,,都反映了中等收入人群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壓力,。讓孩子上補習班,不僅要有支付學費的能力,,還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陪同,。即便子女教育很順利,一些中等收入的年輕人也會面對年老父母的贍養(yǎng)問題?,F(xiàn)在進入中等收入人群的中青年,,父母大多是從中國經(jīng)濟起飛的年代過來的,無論是資產(chǎn)或退休收入,,大多是比較低的,,需要子女的贍養(yǎng)。
所有這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造成一些中等收入者主觀評價較低——他們?nèi)粽撌杖?,也許已經(jīng)屬于中等收入人群,然而在享受有品質(zhì)的生活,,獲得成就感,、滿足感等方面感覺很不夠。中等收入人群無疑是中國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然而他們中不少人獲得感并不強,,不能不說是一個不小的尷尬。
最近中央和各地陸續(xù)推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如減少個人所得稅,、保障租房人的利益、防止房價暴漲等,,都有利于保障中等收入人群的合法權益,,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充分發(fā)揮這些政策的保障與提升效用,,讓中等收入者有更多的獲得感,,善莫大焉。(王曉毅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http://www.news.cn/res/xhwimg/xl2017/images/bg6.jpg)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