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月29日電 題:寧夏涇源:稻草“編織”出村民致富“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趙倩,、馬麗娟
在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興盛鄉(xiāng)上黃村,嗡嗡作響的機器打破了冬日的“寂靜”,。40歲的村民劉秀倉坐在草繩編織機前,,將一把把稻草送進喇叭型的喂料口,隨著輪盤飛速地轉動,,稻草自動擰成了一股股細致的草繩,。
“一天光坐在這兒編兩捆草繩,就能掙100元錢呢,!”劉秀倉說,。
劉秀倉過去常年在外打工,一天也就掙個八九十元,。去年9月,,涇源縣在村里建立了草繩加工扶貧車間?!肮S就在家門口,,我喂完牛隨時都能過來,。”她說,。
涇源縣地處六盤山南麓,,苗木產業(yè)一直是當地的主導產業(yè)之一。為了保證成活率,,苗木出土運輸前需要用草繩纏繞土球包裹住樹根,這讓興盛鄉(xiāng)的致富帶頭人于銀奎看到了商機,?!斑@些草繩以前都是在網上買,每捆要100多元,,而寧夏本地就有大面積的水稻,,如果能把這些秸稈利用起來自己加工草繩,既能降低苗木的銷售成本,,也能帶動閑時的農民增收,。”他說,。
正當于銀奎醞釀這一想法時,,上黃村的扶貧車間也建了起來。于是,,他果斷租下了廠房,,購買了機器,建設了秸稈堆放基地,,等到10月份寧夏川區(qū)的水稻一收割完,,便囤下了60噸左右的稻草。目前,,已有1000多捆草繩被整整齊齊碼放在車間里,。
于銀奎說,現在車間已經雇用了38名村民,,其中多是建檔立卡戶,,以婦女和老人居多?!暗却禾煸炝旨疽坏?,這些草繩在本地都不夠賣的,要是銷量大,,雇傭的人手還會增加,。”
在距離上黃村不遠的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冶家村的扶貧車間,,農民正將一根根草繩變成形態(tài)各異的“藝術品”,,奔馳的駿馬,、交頸的天鵝、唐僧師徒四人,、宇航員等造型在噴涂顏料后變得十分逼真,。
“稻草工藝品的市場很大,除了接收周邊景區(qū),、公園,、農家樂、大型莊園等園林綠化的訂單,,我們還在網上出售,,最遠賣到了江蘇徐州?!币奔掖宸鲐氒囬g負責人冶衛(wèi)東告訴記者,,工藝品提升了草繩的附加值,最簡單的人物造型也能賣到近千元,,扣除材料費后大部分錢都進了村民的腰包,。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