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1日電 題:紙墨年輪 家書萬金
新華社記者張辛欣
展紙研墨,,挽袖立筆,。北京市民趙先生一家的新年,,就在起筆落墨間漸行漸近。每逢除夕臨近,,一家人都會圍坐在書桌邊,,一起寫上一封家書。趙先生說,,這是過年最重要的儀式,。選紙、挑墨,,斟酌字句,,拿捏情感,一頁紙常常要寫上好幾遍,。
“明年這時候,,工作應穩(wěn)定了,,我們也能在新家過年?!薄敖衲暝偌影褎艃?,拼一把!”…… 筆畫成字,,字字成文,。幾十年的光陰,在趙家的家書中也雕刻下了“紙墨”年輪,。
在團圓的日子里寫上一封家書,,曾是不少中國家庭春節(jié)的習慣。長輩們會在信中告訴孩子,,“年”不僅是盛大的節(jié)日,,也是一種深山猛獸;年三十的餃子,,不僅是可口菜肴,,更承載著更歲交子、團圓福祿的美好,。家人會在信中寄托情感,,傳遞經驗,,訴說祝?!掷镄虚g,是娓娓道來的家風品格,,是承載了團圓祥和,、祈盼平安的生活理想。
雖然書信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也更加繁雜,,但背后是情感的交流,是綿長的思念,,是真摯的情懷,。無論篇幅長短,總有著沖破筆墨,、直抵人心的力量,。
如今,信息技術的更迭讓人們的溝通方式發(fā)生巨大變化,,過去的一些過年習慣逐漸淡去,。交流手段豐富了,溝通的效率高了,,年味兒卻似乎沒那么濃了,。
打開微信,,點擊幾下即可發(fā)送一連串的表情包,熱鬧的屏幕下,,難有細細品味的心境,;祝福的模板隨手可得,復制,、群發(fā),,問候的效率高了,話題和暖意卻少了……有數據顯示,,去年春節(jié)期間,,共有7.68億人選擇使用微信紅包傳遞新年祝福,在微信拜年中,,80后,、90后用戶占比接近70%。
科技帶來的便捷與高效不可否認,,但這世上始終有一些事情并不執(zhí)著于效率,。相較于即時通信的便捷,存留在紙張中的溫情更彌足珍貴,,值得反復回味,。縱然今天我們擁有更加快速的網絡和隨處可見的Wi-Fi,,也無須面對“烽火連三月”的歲月,,家書依然抵萬金。這,,就是不能忘卻的情感涵養(yǎng)和文化傳承,。
年,是最濃郁的親情爆發(fā),。承載著祝福與溫情的家書,,既是鮮明的儀式,也是情感與文化的必須,。所謂紙短情長,,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里,讓我們攬幾張薄紙,,寫一封家書,,把“年味”留在心中,給生活注入更多溫暖的價值和能量,。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