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5月19日電 題: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記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英雄戰(zhàn)士杜富國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 楊慶民
人物簡介:杜富國,,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4隊5班戰(zhàn)士,,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上士軍銜。先后被評為全國自強模范,,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
生命擔當使命,,雷場就是戰(zhàn)場,。2015年6月,杜富國積極報名參加邊境掃雷行動,,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雷排爆2400余枚,處置險情20多次,。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執(zhí)行掃雷任務時,杜富國命令戰(zhàn)友“你退后,讓我來,!”排查過程中,,突遇爆炸。瞬間,,他用身體保護了戰(zhàn)友,,而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組織上為他榮記一等功,。
在云南麻栗坡,,杜富國展示自己排除的1枚地雷(2016年10月24日攝)。 新華社發(fā)(楊萌 攝)
杜富國在雷場上一次次“讓我來”的英勇壯舉感動了中國,,被人們稱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雷患,地球的瘡疤,,人類的夢魘,。
據資料顯示,由于戰(zhàn)爭,、沖突,、恐怖等原因,目前世界上有數(shù)十個國家,、地區(qū),,仍存在著上億顆地雷隱患。每年,,全球有數(shù)千名平民,、孩童因雷患炸死炸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祖國南疆云南邊境戰(zhàn)火連綿,。硝煙散盡,當年戰(zhàn)場上百萬余枚地雷,、數(shù)十萬枚(發(fā))爆炸物,,在這里形成的100多個混亂雷場,給今天的邊疆軍民造成巨大威脅,。
徹底排除雷患,,保障人民群眾安全!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400多名官兵領命出征,。
在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頒獎儀式上,,杜富國敬軍禮(1月2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當我了解到生活在雷區(qū)的村民十年間被炸三次的慘痛事件時,,我的心難以平靜,。我感到冥冥中這就是我的使命,,一個聲音告訴我:我要去掃雷!”——杜富國
這段話,,是杜富國參加掃雷行動申請書中的真心表達,。
雷場就是戰(zhàn)場。有人說,,掃雷部隊用的是“繡花針”,,走的是“陰陽道”,跳的是“刀尖舞”,,拔的是“虎口牙”,。杜富國很清楚:掃雷是一項艱辛、艱苦,、艱難而十分危險的任務,,但他選擇了義無反顧。
雷患,,隱蔽性極高,、殺傷力極強,一直令許多國家掃雷部隊頭疼?,F(xiàn)代化的掃雷機器人,、綜合掃雷車、雷場清障車等裝備雖然提升了掃雷能力,,但國際掃雷組織認為,,目前世界上能夠掃除雷患的最有效方式,仍是人工手動掃雷,。
云南邊境地區(qū)存在的地雷品種雜多,、時間漫長,,加之陡坡,、懸崖、叢林地勢及復雜氣候,,導致許多地帶出現(xiàn)坍塌,,雷患情況異常復雜,掃除難度極大,。在這里,,先進的掃雷設備幾乎寸步難行,只能靠官兵冒著生命危險去掃雷,。
在陸軍軍醫(yī)大學康復中心,,杜富國在跑步機上進行訓練(4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2015年11月的一天,,完成掃雷集訓的大隊官兵挺進雷患最為嚴重的麻栗坡邊境雷場時,,當?shù)厝嗣袢罕娮园l(fā)地敲鑼打鼓,,夾道歡迎解放軍來掃雷。
在這條邊境線上,,雷患成了邊民脫貧的毒瘤,,生活的夢魘。八里河東村,,戶戶有截肢,、家家有拐杖;杜富國所在雷場猛硐瑤族鄉(xiāng),,就有上百人被炸死炸傷,。曾兩次踩雷被炸、失去雙腿的村民盤金良激動地說,,我們有地不敢種,、有茶不敢采,今天終于把掃雷部隊盼來了,!
雷場險象環(huán)生,,隨時都有意外發(fā)生。作為掃雷大隊首批發(fā)展的新黨員,,杜富國在雷場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是黨員,,讓我來!”
天??诎?號洞,,是地雷爆炸物最多、危險系數(shù)最高的雷場,。杜富國和戰(zhàn)友唐世杰發(fā)現(xiàn)了一枚處于戰(zhàn)斗狀態(tài)的火箭彈,,隨時都可能發(fā)生爆炸。他命令唐世杰撤回安全區(qū),,獨自一人排除險情,。
排了一層還有一層,原來這里藏著一個“炮彈窩子”:這天下午,,杜富國在這里搜出4枚火箭彈和20多枚爆炸物,,其中既有詭計裝置的反坦克地雷,也有罕見的拋撒雷,,還有倒置的絆發(fā)雷,。
僅在這個雷場,杜富國排除地雷和各類爆炸物就達200多枚(發(fā)),。
在陸軍軍醫(yī)大學康復中心,,杜富國進行肌電手抓握訓練(4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2018年10月11日下午,,這是第三次云南邊境掃雷人工搜排的最后一塊雷場,。
杜富國所在的掃雷大隊4隊在老山主峰西側的雷場進行作業(yè),。組長杜富國和戰(zhàn)友艾巖為一個作業(yè)組,他們是生死相依的戰(zhàn)友加兄弟,。在坡頂掃排爆破筒“翻犁”(爆破)過的土地上,,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枚露出部分彈體的爆炸物。杜富國初步判斷,,這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根據以往經驗,,下面可能埋藏著一個雷窩,。
他們迅速報告了情況。分隊長張波當即命令杜富國“查明有無詭計設置”,。面對這顆疑點重重的爆炸物,,作為組長的杜富國命令艾巖“你退后,讓我來”,。
按照作業(yè)規(guī)程,,杜富國開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浮土。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杜富國下意識地倒向了艾巖一側,。飛來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沖擊波,把他身上的防護服瞬間炸成了棉絮狀,,杜富國頓時倒在血泊之中,,當場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也正是杜富國這舍生忘死的剎那一擋,,兩三米外的艾巖,,只受了些皮外傷。
在陸軍軍醫(yī)大學,,杜富國與妻子王靜一起散步(4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無論是在連隊、還是在別處,,都是在為國家,、為百姓奉獻,,我渴望著更多的犧牲奉獻,。”——杜富國
這句話,,是杜富國沒有英勇負傷之前日記里的內心獨白,。
微信、QQ號為“雷神”“征服死亡地帶”的杜富國,,隨著這驚天一爆,,在雷場實現(xiàn)了為國家,、為百姓犧牲奉獻的內心渴望。
“富國,、富國……”
“軍醫(yī),、軍醫(yī)……”
“擔架、擔架……”
爆炸聲,、戰(zhàn)友們急切的呼喊聲,,在山林間回蕩……
杜富國生命垂危。兩個手掌當場被炸飛,,雙眼球破裂內容物溢出,,右眼球造成脫落,大腿根部至面部創(chuàng)傷面積達90%以上……
重癥監(jiān)護室,。三天三夜,,連續(xù)5次大手術。從鬼門關沖出來的杜富國,,恢復知覺后第一句話是:“艾巖怎樣,?”
在陸軍軍醫(yī)大學操場上,杜富國(左二)在家人和戰(zhàn)友的陪伴下進行下肢力量康復訓練(4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提的第一個要求是:“趕緊治好我的傷,,我還要去掃雷!”
部隊領導聞訊趕來了:
“杜富國——”推開病房的門,,主治醫(yī)生語音未落,,病房里就傳來了洪亮的回答:
“到!”
聲音鏗鏘有力,。
“部隊領導看望你來了,!”醫(yī)生接著說。
“首長好,!”
“富國,,你是一個好兵!在這次行動中,,你光榮負傷,,表現(xiàn)很勇敢,希望你要堅強,!”將軍疾步向前,,俯下了身子,一把抱住了病床上纏滿繃帶的戰(zhàn)士杜富國,。
“請首長放心,!”
很難想象,這般擲地有聲的話語,,竟來自與死神剛剛擦肩而過的戰(zhàn)士,。
失去雙手,、雙眼,渾身又被嚴重灼傷,,杜富國傷情難度被專家認為是世界性難題,。在陸軍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康復中心,杜富國的堅強毅力,,折服了為他療傷的所有醫(yī)護人員:
“我們當醫(yī)生的,,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堅強的戰(zhàn)士!”
在陸軍軍醫(yī)大學康復中心,杜富國(中)在練習寫字(4月15日攝),。 新華社記者 張永進 攝
每天,,杜富國的雙眼、渾身的傷疤,,都需要清洗換藥,。撕裂般的疼痛,讓常人難以忍受,。開始時,,護士余翔總是輕輕地為他作處理。
“護士,,你不要怕,。我不怕疼!只要讓我功能恢復,,早日回到部隊,,再大的苦我也能吃!”
母親說:“孩子,,疼就哭出來吧,!要好好活下去!爸爸媽媽永遠是你的眼,,你的手,!”
杜富國用強大心理突破生理能力,每天堅持“讓我來”與傷痛作頑強斗爭。清晨,,他把浸濕的毛巾搭在前臂上,,自己托著擦臉;每天聽新聞聯(lián)播,,他都堅持復述重要新聞內容,;護士上夜班、加班有時顧不上吃飯,,他總是送雞蛋給她們吃,。
恢復知覺后的一段日子里,,渾身纏滿繃帶的杜富國只知道傷很重,,并不知道失去了雙手,、雙眼。他對陪護的戰(zhàn)友說:“我想多吃點肉,、多喝點牛奶,,這樣手上多長點肉,就能早日回部隊,,又可以一起掃雷了,!”
如何把真實傷情告知杜富國,部隊領導和專家為他制定了多套心理干預方案,。然而,,這些方案一套也沒用上。
得知真實傷情,,杜富國稍作沉默,,反而安慰起領導和醫(yī)生:“我知道了,你們放心吧,,我會堅強起來的,!我不能掃雷了,但我還可以給人們講掃雷的故事,?!?/p>
一等功授勛儀式上,杜富國抬起殘臂莊嚴敬禮的一幕,,剎那間讓無數(shù)人淚奔,,被稱為“最美的軍禮”。
杜富國在危險面前喊出的“讓我來,!”震撼三軍,,感動中國。今年大年初一早上,,負傷后的杜富國借助義肢,,揮筆寫下了“一往無前”“永不掉隊”的新春寄語。
“來到解放軍這個光榮集體,,我思索著怎樣的人生才真正有意義,,有價值。我感到,,衡量的唯一標準,,是真正為國家做了些什么,為百姓做了些什么,?!薄鸥粐?/font>
這句話,是杜富國對人生價值的認真思考,也是他校正人生方向的航標,。
“吃得虧,,打得堆?!鞭r家子弟杜富國在艱辛的生活中,,很早就悟懂了黔北人教育孩子的這句俗語:做人要大氣、懂奉獻,。
遵義湄潭縣是革命老區(qū),。杜富國從小就聽著紅軍的故事長大;在云南麻栗坡掃雷,,每天都身臨其境地感受著“老山精神”,;雷患給鄉(xiāng)親們造成的磨難,更深深刺痛著他的心,。
在云南麻栗坡,,杜富國向雷場外轉運炸藥(2015年4月26日攝)。新華社發(fā)(黃巧 攝)
八年軍旅生涯,,杜富國有三次重要選擇:
第一次是參軍來到美麗的西雙版納某邊防團,,他原本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邊防戰(zhàn)士,卻主動選擇了參加掃雷,;
第二次是來到掃雷部隊后,,領導發(fā)現(xiàn)他會做一手好菜,烹飪技術不錯,,決定安排他當炊事員,,而他又選擇了掃雷;
第三次是在掃雷行動中,,“你退后,,讓我來”,在爆炸中用身體掩護了戰(zhàn)友,。
剛到掃雷部隊,,杜富國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初中畢業(yè)的杜富國,文化基礎薄弱,,學習掌握排雷理論和技術十分吃力,。深知兒子情況的父親杜俊有些放心不下,一天專程來到部隊看望兒子,。
看到“笨鳥先入林”的杜富國,,晚上熄燈后還在加班加點學習,小卡片記了一摞又一摞,,掃雷教材被他畫成了紅紅綠綠的活地圖,。父親笑了:“你當年學習要是這么用功,,早就考上大學了!”
“在學校學習,,是解決出路問題,;現(xiàn)在學習,是解決生死問題,。你說哪個重要,?”杜富國說,。
2018年9月,,義務兵退役工作開始。已滿服役期的中士杜富國12月份也面臨退伍,。有戰(zhàn)友問他“走不走”,,杜富國堅定地表示:“活兒還沒干完就退伍,誰來掃雷,?”
3年多時間,,掃雷官兵腳踏雷場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腳印,,都是死神大門上的印記,。2018年11月16日,就在杜富國負傷的雷場,,戰(zhàn)友們以中國軍人的擔當與自信,,用“手拉手”方式,把最后一批清除后的雷場,,移交給了麻栗坡人民耕種,。至此,歷時3年多的云南邊境第三次大掃雷行動勝利結束,。
雷場錘煉血性,,陣地屬于英雄。
在杜富國負傷的那片土地上,,麻栗坡人民把今年采摘下來的新茶命名為“富國茶”,。當山茶花盛開的時候,他們希望這位“新時代最可愛的人”重返故地,,喝一杯別樣的老山“富國茶”,。
杜富國,祖國不會忘記你,,老山人民等待著你,!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