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以“無我”之境寫就“大我”人生
新華社評論員
蒼茫大山中,,深藏功與名,?!八米约旱臉銓嵓兇狻⒌疵麜鴮懥司嗜松?,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學習的榜樣”,。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老英雄張富清一輩子初心不改,、本色不變的感人事跡,,猶如一座巍峨的精神豐碑,激勵我們在逐夢之路上砥礪前行,。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戰(zhàn)爭年代,,他英勇無畏,,槍林彈雨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建設時期,,他主動扎根偏遠山區(qū)一心為民,;離休之后,他從不居功,,不向組織提任何條件……60多年來,,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的選擇,彰顯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的名利觀,、榮譽觀與責任觀,。
這是不忘初心、忠于信仰的堅定選擇,。解放戰(zhàn)爭中,,張富清主動請纓炸碉堡,自己“一塊頭皮被掀”,。有人問:你為什么不怕死,?他坦然作答:有了堅定的信念,就不怕死,。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殺敵為了新中國。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信仰的力量激發(fā)英勇的壯舉,,砥礪樸實的初心,讓老英雄歷經(jīng)血與火的嚴峻考驗,?!耙嘤嘈闹瀑?雖九死其猶未悔。”有了信仰的燭照引領,,生命就有了奮進的方向,,就能迸發(fā)出建功立業(yè)、創(chuàng)造歷史的強大力量,。
這是無限赤誠,、默默奉獻的為民情懷。張富清多次立功,、身體有傷,,本可以有更好的崗位,卻選擇去當時湖北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來鳳縣:“這里苦,,這里累,這里條件差,,共產(chǎn)黨員不來,,哪個來啊,!”張富清平實的話語中,,飽含著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對人民,、對祖國的赤子情懷,。“戰(zhàn)場上死都沒有怕,,我還能叫苦磨怕了,?”他用扎根山鄉(xiāng)的選擇和兢兢業(yè)業(yè)的付出,交出了一名老兵,、一名黨員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赤誠答卷,。
這是舍己忘我、成就大我的崇高境界,。磨損破皮的沙發(fā),、缺了角的茶幾、補了又補的衣服,,很難想象,,這是一位“戰(zhàn)斗英雄”、“人民功臣”,、離休干部過的生活,。對自己,他選擇甘守清貧,;對家人,,他選擇不謀私利,。做精簡職工工作,先動員妻子“下崗”,;有招工指標,對兒子搞“信息封鎖”,;做白內(nèi)障手術(shù),,只用便宜的晶體……一次次“忘我”的選擇,堅守廉潔奉公,、不搞特殊的原則,,體現(xiàn)“不能給組織添麻煩”的自覺,彰顯出一位老共產(chǎn)黨員的品格風范,。
英雄無言,,歷史有痕。以“無我”之境,,寫就頂天立地的“大我”人生——讀懂了張富清同志平凡而偉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我們就能深刻理解信仰與堅守,、奮斗與奉獻的豐富內(nèi)涵,,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書寫無悔人生,、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