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6月4日電 題: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蘇州園林的東方魅力
新華社記者王敬中 羅震 張展鵬
這是5月9日無人機拍攝的江蘇蘇州拙政園,。 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公元1276年,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蘇州,,他震撼于自己眼前所見:水道如織,、小橋流水、人人衣錦著緞,,一派繁華氣象,。
這座位于長江下游的城市是一座“名貴”之城,馬可波羅在游記中寫道,。聯(lián)想到萬里之外的故鄉(xiāng),他親切地稱蘇州為“東方威尼斯”,。
千百年來,,交錯縱橫的水道使蘇州繁榮不衰,富足的蘇州人建起了一座座典雅秀麗的園林,。
從蘇州乘高鐵到上海只需20多分鐘,,這座城市至今仍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城內(nèi)尚存100多座古典園林,,其中有九處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來自蘇格蘭的坎貝爾·麥克格雷戈,在蘇州生活數(shù)年,。游歷世界多地后,,他在蘇州定居下來。他說,,他對蘇州園林和蘇州閑適的生活情有獨鐘,。
這是5月22日無人機拍攝的昆劇演員在江蘇蘇州網(wǎng)師園排練,。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在很多地方,,人們很難擺脫城市的喧囂浮躁,。但在蘇州,這里有一百多處靜謐的山水園林供人賞玩休憩,。當你跨進園林大門,,置身高墻內(nèi),那一瞬間仿佛進入另一片全新的世界,?!彼f道。
在蘇州園林里,,坎貝爾說他找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
園林設計與蘊含的哲學理念
這是4月18日無人機拍攝的江蘇蘇州留園,。 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如今大多數(shù)園林已經(jīng)對公眾開放,,但在過去,蘇州園林卻是士紳官賈的私人花園,。這些精美的園林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出現(xiàn),,到公元4世紀時蔚然興起。
最早的園主人造園時,,寄望于擺脫官場斗爭,,遠離塵世俗務,歸隱山林,,修身養(yǎng)性,。隨后數(shù)百年間,后世園主不斷修葺完善,,這才有了今天布局精巧復雜的蘇州園林,。
歷朝歷代,蘇州園林的設計始終與中國文學,、山水繪畫交織在一起,。
蘇州園林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古典哲學理念,最突出的是“天人合一”理念,,即萬物與人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
第一次到蘇州園林的游客,,也許會覺得這里路徑錯綜復雜,,有如迷宮。但大到一塊山石,,小到一葉青草,,蘇州園林的每一處設計都有特別的含義。
這是4月17日拍攝的江蘇蘇州拙政園,。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在拙政園,,這座面積最大的蘇州古典園林里,拙政園管理處主任,、蘇州園林博物館館長薛志堅詳細講述了蘇州園林的設計精髓和美學價值,。
薛志堅說道:“蘇州園林層次錯落有致,山石,、花木,、建筑、水景是造園四大核心要素,?!边@些元素相互交織,構(gòu)成數(shù)不盡的斑斕組合,。
在拙政園庭院的一角,,石頭甚至“闖”進了院落里,使人有“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得林泉之趣”之感,。
這是5月6日拍攝的江蘇蘇州拙政園天泉亭,。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不同的花木代表不同的時節(jié),。春有牡丹、夏日賞荷,、秋來桂香,、冬品寒梅。
“這里不僅四時景不同,,更是一步一景,。”薛志堅說道,。園林里亭臺樓閣、曲徑通幽,,各種人造建筑,,方寸之間都有講究?!皥@林里的建筑引人入勝,。”站在網(wǎng)師園里,,薛志堅如是說,,“只要走過一扇門宇,就能看到三種截然不同的美景,?!?/p>
這是5月22日無人機拍攝的江蘇蘇州網(wǎng)師園。新華社記者季春鵬 攝
這座有著近900年歷史的古老園林,,在蘇州園林群里也算得上是“長者”,。網(wǎng)師園占地5000多平方米,超過五分之一的面積被一座巨大的池塘占據(jù),?!八翘K州園林的靈魂,把園林里的各個元素串聯(lián)起來,?!彼忉尩溃八褚幻婷麋R,,能夠延展空間,。”
蘇州“迷宮”與西洋“畫廊”
這是5月9日無人機拍攝的江蘇蘇州獅子林,。新華社記者李博攝
在其他園子里,人們也能真切地感受到迷失在大自然中的感覺,。獅子林以假山著稱,,假山群峰起伏,幾十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山體分上,、中、下三層,,有21個山洞,,九條曲徑。
蘇州園林多以迂回曲折的路線展開布局,。蜿蜒錯落的小徑和回廊使游客放慢腳步,,仔細欣賞如詩如畫的美景。
“我認為這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尊重自然的情結(jié),?!笨藏悹栒f道。
5月29日,,觀眾在江蘇蘇州滄浪亭觀看新編昆曲《浮生六記》園林版。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疊山理水,、建筑花木不只用來欣賞,,設計者還創(chuàng)造出一個可以倚樓聽雨、品聞花香,、觸摸山石的自然環(huán)境,。行走其間,,是一種調(diào)動全身感官、與自然交流的感受,。
蘇州園林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騷客“散懷山水”的志趣和審美,。薛志堅說,園林的布局更加靈動寫意,,效法自然,。雖由人作,但宛如天開,。
與錯綜復雜的蘇州園林相比,,西方園林更像是一個藝術(shù)畫廊,講究嚴謹,、工整對稱,。走進園里,一眼望去,,四下盡收眼底,。
若說西洋園林“悅目”,那蘇州古典園林則更加“賞心”,。
蘇州園林走向世界
蘇州以“園林之城”聞名遐邇,,目前,蘇州正力求實現(xiàn)從“蘇州園林”到“園林蘇州”的轉(zhuǎn)型,。近幾十年來,,蘇州古城區(qū)和古典園林的保護、修復工作一直在進行,。
4月19日,游客在江蘇蘇州退思園內(nèi)游覽,。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蘇州嚴格控制古城區(qū)內(nèi)建筑的高度,,所有建筑不得超過24米,以保護古城的天際線,。數(shù)百座古建筑和古典園林得到有效保護,。
起源于蘇州的古典藝術(shù)形式評彈和昆曲也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得以代代相傳,。由于蘇州對各項文化遺產(chǎn)保護得當,因而獲評全球首個“世界遺產(chǎn)典范城市”,。
蘇州市民王再祥說,,蘇州園林最大的特點是把大自然放進自己家里。無論是在春天,、秋天,、夏天還是冬天,,都能看到大自然的景色,這就是蘇州人在家里能看到的世界,。
6月2日,工作人員在北京世園會江蘇園表演,。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現(xiàn)在,,即使不是生活在蘇州的人,也有機會一睹園林的風采,。自上世紀80年代起,,一些機構(gòu)就致力于將蘇州古典園林的設計精髓傳播到海外。
在園林“走出去”方面,,蘇州園林設計院一直走在前面,。院長賀風春介紹說:“20世紀80年代,我們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建起第一座園林,。此后,,從加拿大到日本,我們在海外多地建起了超過30座古典園林,?!彼硎荆拔覀兿胱尣煌瑖业娜诵蕾p,、理解蘇州園林的美妙之處和文化內(nèi)涵,。”
中國智慧,,全球方案
這是5月22日無人機拍攝的江蘇蘇州網(wǎng)師園夜景。 新華社記者徐亮攝
蘇州園林是中華文明的一筆永恒財富,,反映了中國人尊重自然,、尋求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但是如何傳承發(fā)揚這筆財富呢,?也許在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北京可以找到答案,。
目前,201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正在北京舉行,。此次世園會以“綠色生活 美麗家園”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各式花卉苗木、亭臺樓閣,,旨在將園藝融入日常生活,,使古老的東方智慧與全球創(chuàng)新水乳交融。
6月2日,,游客在北京世園會江蘇園參觀,。新華社記者張晨霖攝
來自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的參展商吉姆·西金·卡孔感慨道:“中國不負這屆世園會的主題。發(fā)達國家必須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做得更多,,而發(fā)展中國家則應在發(fā)展自身的同時,,努力倡導綠色生活?!?/p>
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堅定不移走綠色發(fā)展之路,同時和世界各國一道分享生態(tài)環(huán)保的理念和科學技術(shù),。
“宛自天開”的蘇州古典園林正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佳典范?。▍⑴c采寫:倪瀚琳、張展鵬,、李光正,、李響、趙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