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8月1日電(記者李鵬)在日暮的余暉下,,八旬老人李大華身體微側(cè),,一手抓住老伴徐緒祥的手指,另一只手里的繡花針輕挑,,一根樹刺兒便從徐緒祥長滿老繭的手指中連根拔出,。對于這對仍堅持一面種樹,、一面護樹的八旬夫婦而言,這幾乎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
從1979年分山到戶,,時值壯年的徐緒祥和李大華就開始上山種樹。他們鑿開百畝山石,,挑土上山,,徒手修建了5千米的山路,用一棵棵樹苗讓光禿禿的荒山化身為“嫵媚青山”,。
徐緒祥夫婦原本住在河南新縣陡山河鄉(xiāng)劉灣村山腳下的河灣處,。5歲失母的徐緒祥從小跟著舅舅在大別山區(qū)生活,在一次敵后放哨時,,被子彈擊中的碎石打中了雙手,,從此落下了十指錯位的病根,后從部隊復員回鄉(xiāng)務農(nóng),。
“那時候,,山上連根茅草都不長,光靠幾分田根本吃不飽,?!?979年,劉灣村把荒山分包到戶,,號召村民上山種樹,。但許多村民都不愿承包,“萬一哪天又收回去了怎么辦,?”
“你們不包,,我來包?!痹诖迕駛兊馁|(zhì)疑中,,徐緒祥上山搭了個窩棚,成了全村乃至新縣“上山種樹第一人”,,帶著愛人李大華和8個孩子開始種樹,。
這一種就是40年,。最早荒山上沒路沒土,徐緒祥和李大華先是鑿石開路,,用石頭砌成了5公里的山路,,然后肩挑背扛運土上山,挖出一個個樹窩,。
“最難的是樹苗,。”徐緒祥說,,“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樹苗?”一開始,,徐緒祥找到信用社貸了30元,。但種樹見效慢,“樹苗沒長大,,就被要了13次賬,。”后來,,徐緒祥和李大華開始分工,,徐緒祥外出開車,李大華在家打柴,,兩人一邊掙錢,,一邊種樹。
“一擔柴只賣2毛錢,?!弊谟梦羧崭C棚改建的農(nóng)家小院回憶往事,李大華很多時候都是托著下巴,,崇拜地望著老伴,,但提起最難的時候,她還是忍不住開了口,。
夫婦倆一門心思都在種樹上,,家里8個孩子就顧不上了?!叭思乙惶烊D飯,,我們家一天一頓飯?!崩畲笕A說,,徐緒祥對樹的感情比自己孩子都深,他能叫出山上每一片樹林的“生日”,,卻連最小孩子“啥時候?qū)W會的走路”都不知道。
因為少年時的病根和常年與山石相伴,81歲的徐緒祥有一雙十指關(guān)節(jié)異于常人的大手,。正是憑借這雙大手,,他和李大華用了12年把137畝的荒山全部種滿了樹。
在兩位老人的感召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劉灣村到陡山河鄉(xiāng)掀起一股植樹浪潮。陡山河鄉(xiāng)一度成為聞名當?shù)氐脑炝执筻l(xiāng),。徐緒祥和李大華更是因種樹榮譽等身,,證書塞滿整整兩個盒子。
盛夏時節(jié),,站在老人植樹的山頭,,放眼望去,曾經(jīng)的荒山如今郁郁蔥蔥,。40年來,,八個孩子先后成人搬下了山,兩位老人也早已青絲成雪,。但為了護樹,,他們卻堅持不下山。徐緒祥說,,40年前,,上山種樹是因為“田少地少,解決溫飽”,,現(xiàn)在守山護綠則是為了“守住金山銀山”,。
不久前,老人的孩子又上山勸他們搬下山安度晚年,。但老人再次謝絕,,李大華說:“山上樹里鳥兒多,聽不見鳥叫,,下山了也住不習慣,。”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