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8月1日電 題:青藏高原上的漢族“曼巴”
新華社記者李亞光
夏日的長江源綠草茵茵,、山花爛漫。沿著寬闊奔流的通天河一路向北,,汽車走完了柏油路,,又走完了土路,最終駛向顛簸不平的草原,,向大山深處行進,。
經過4個多小時車程,記者跟隨青海紅十字醫(yī)院麻醉科醫(yī)生王學軍來到卡吉村的夏季草場巡診,。不遠處,,一頂白色帳篷正冒著裊裊炊煙,公松一家6口人早已在門前等候,。他們手捧哈達,,身著藏族節(jié)日盛裝,笑容燦爛的臉上滿是期盼,。
“曼巴,,曼巴!”公松的女兒們不住地用藏語高呼著“醫(yī)生”,。對她們而言,,漢族曼巴王學軍既是恩人,也是如同父親一般的存在,。
公松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尕朵鄉(xiāng)卡吉村,,和妻子育有4個女兒。其中一位罹患先天性脊柱側彎,,一位因汽油燒傷,,手掌發(fā)生瘢痕攣縮,,5指常年無法伸開。2017年底,,公松的另一個女兒又不慎被瑪尼石砸傷骨折,。
得知公松家境并不富裕,在稱多縣醫(yī)院進行駐點醫(yī)療幫扶的王學軍多方聯(lián)系各地公益基金會籌集費用,,將公松的3個女兒送往位于省會西寧市的青海紅十字醫(yī)院進行診治,。患有脊柱側彎的藏巴拉毛由于病情較為嚴重,,前后共進行了5次手術,。
公松告訴記者,每次去西寧治療,,青海紅十字醫(yī)院都會為他們家專門騰出一間病房住宿,,王學軍還用自己的飯卡負擔他們三餐,節(jié)省不少開支,。
再過一段時間,,14歲的藏巴拉毛就能挺直脊梁走路了?!跋氲阶约耗苤匦禄氐叫W課堂,,像正常人一樣和小伙伴們游戲打鬧,我心里就忍不住高興,?!辈匕屠f。
像公松家一樣得到王學軍幫助的牧戶人數不少,。從卡吉村離開后,,記者采訪了王學軍的多位親友和同事,他們紛紛表示這位漢族醫(yī)生對高原藏區(qū)有著獨特的情結和執(zhí)念,。
玉樹州的干部們告訴記者,,2007年至今王學軍一得空就來藏區(qū),年均在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坐診,、巡診近100天,。通過發(fā)動各方資源力量,他幫助過的牧民群眾已達上百人,。
稱多縣教育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年王學軍幾乎跑遍了當地的偏遠學校,多方奔走尋助,,為孩子們捐書包,、衣物、被褥,,在幾個村辦小學建立了圖書室,。
玉樹州囊謙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生告訴記者,,王學軍常忍著缺氧開展手術,最多時一年做了105臺,。在他帶動下,當地醫(yī)院麻醉水平穩(wěn)步提升,,如今已可獨立開展一些較復雜的手術,。
西安西京醫(yī)院的醫(yī)生告訴記者,朋友們最“怕”接王學軍的電話,。近年來,,來自多省的醫(yī)療隊伍應王學軍邀請,自掏路費,、帶著設備資金援助玉樹各地醫(yī)院,,帶去較先進的醫(yī)療理念。
在朋友們眼中,,王學軍對高原滿懷深情,,永遠都有幫不完的人。他的執(zhí)拗和堅持,,常給身邊人帶去陽光和正能量,,最終匯聚更多愛心救難扶弱。
但在親人眼中,,王學軍卻是一個不懂得照顧自己,,更不懂得照顧家庭的男人。
王學軍的家人告訴記者,,王學軍今年49歲了,,這些年高原反應越來越嚴重。頻繁坐飛機往返于西寧和更高的高原,,因氣壓劇烈變化,,他的鼓膜一度受到損傷,聽力急劇下降,。
王學軍的兒子告訴記者,,父親手機里的每個公益軟件,個人累計捐助資金都超過2萬元,。他幫助了那么多不認識的人,,卻沒怎么幫過自己的親戚,甚至連一雙貴點的籃球鞋都舍不得給兒子買,。
和記者交談期間,,一談到家庭,王學軍常常陷入沉默,??梢徽劦焦ぷ?,王學軍總有說不完的話。
王學軍還記得,,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時,,他兩次向組織主動請戰(zhàn),第一時間奔赴災區(qū)現(xiàn)場,。在兩地挽救了不少傷員的他,,看多了生命無常與生離死別,內心觸動很大,。
“生活太美好,,人們都希望健康快樂地活著?!蓖鯇W軍說,,“如今高原條件還相對落后一點,一些人還需要幫助,。作為一名醫(yī)生,,在我有能力做一些事的時候,就多做點,?!?/p>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