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走進“列寧市”:一條老街的理想之光
新華社武漢8月4日電 題:走進“列寧市”:一條老街的理想之光
新華社記者宋振遠,、孫少龍,、徐海波
炎熱的八月,位于湖北省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的長勝街平靜如常日,。
就在這條老街,,曾誕生了一座以列寧命名的“城市”,孕育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走進長勝街,,映入眼簾的儼然是一副老街風情畫:600余米長的街道并不寬,道路兩側磚瓦結構的房屋鱗次櫛比,,各色店鋪之間,,列寧市經濟公社,、鄂豫皖特區(qū)蘇維埃銀行、列寧市蘇維埃合作飯?zhí)?、七里坪工會等革命舊址前不時有游客拍照留念,,記錄著老街的紅色故事。
“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边@首至今仍回響在長勝街的民謠,,道出了中國革命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黃麻起義。
1927年11月,,在中國共產黨八七會議精神的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的領導下,,黃安、麻城3萬余名農民自衛(wèi)軍和義勇軍在七里坪誓師,,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攻克了黃安縣城,打響了鄂豫皖地區(qū)武裝反抗國民黨右派的第一槍,,黃安縣也因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得以更名為紅安縣。
1930年初,,七里區(qū)蘇維埃政府成立,。為鼓舞蘇區(qū)人民的革命熱情,由中共鄂豫邊特委徐寶珊提議,,鄂豫邊特委和革命委員會以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的名字為七里坪鎮(zhèn)取了一個響亮的新名稱——“列寧市”,。同時,為紀念革命烈士,、中央軍委秘書長楊殷同志,,長勝街當時也被命名為“楊殷街”。
“列寧市”的規(guī)模不大,,卻“五臟俱全”,。為粉碎敵人對蘇區(qū)的經濟封鎖,保障軍民生產和生活物資供應,,蘇維埃政府在楊殷街設立了列寧市經濟公社,、鄂豫皖蘇維埃銀行等機構,有效地活躍了當時的城鄉(xiāng)經濟,。
為接待南來北往的同志,,1931年至1933年間,,列寧市蘇維埃政府還在此開設了列寧市蘇維埃合作飯?zhí)茫灰钟屑t軍的介紹信,,都可以得到飯?zhí)玫拿赓M招待,。縱使只有粗茶淡飯,,但共產主義的理想光輝,,在此已有了些許體現。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
在離長勝街不遠的列寧小學舊址,,紅色歌謠《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詞被工整地寫在一塊黑板上,,供過往游客觀看。
列寧小學的前身,,是黃安縣第二高等國民小學,。1925年,在董必武的指導下,,中共黃安特別支部成員王文煜等將國民小學改為平民學校,,以辦學為名,秘密開展革命活動,。1930年2月,,黃安縣蘇維埃政府將該校改名為“列寧小學”。
“媽媽告訴我,,紅軍到了,,我們要去擁護紅軍?!痹诹袑幮W曾經使用的《初級國語第一冊》書中,人民對革命隊伍的熱愛與敬仰流露于字里行間,。
小小的學校里,,貧雇農、紅軍和地方干部的子弟一同在此學習政治,、國語,、算術、常識,、唱歌,、體育、軍事,、勞作等課程,,同時參加革命宣傳和放哨等活動,。雖然學校在國民黨進入七里坪后隨即停辦,但革命的火種,,已經一點一點在這間僅有200余平方米的學校中生根發(fā)芽,。
新中國成立后,列寧小學復學并遷至新址,,舊址于1988年被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列寧是根據地人民心中的革命導師。七里坪改名為‘列寧市’,,既肯定了七里坪在根據地的中心地位,,也鼓舞了根據地軍民的革命斗志,寄托了他們對共產主義理想的期望,,對革命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紅安縣檔案館館長辛向陽說,。
站在長勝街街口回望,,這條歷經戰(zhàn)火、飽經滄桑的老街依舊巍巍而立,。
這里,,曾是蘇區(qū)人民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鑄就的一方熱土,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因此發(fā)展壯大,,走出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兩支重要的革命隊伍,鑄就了長征的偉大傳奇,。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