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9月18日電 題:裸捐上海兩套房和百萬現(xiàn)金,,這對老夫妻為了啥,?
新華社“中國網(wǎng)事”記者黃安琪 王佳婧
畢原鴻與毛怡,上海一對平凡的老夫妻,,兒女先后辭世,,在巨大的災難和痛苦面前,他們選擇把小愛轉(zhuǎn)化為大愛,。為了完成兒子的遺愿,,老兩口毅然捐出自己全部的積蓄和財產(chǎn),幫助困難學子成人成才,。
痛失兒女承遺愿 賣房修建希望小學
“兒子在電視上看到貧困地區(qū)的孩子,,覺得他們非??蓱z。他曾說要把錢捐給他們,,建造學校,,讓孩子們有飯吃有書讀?!蹦杲叛漠呍欓L年臥床不起,,記者到訪時,老人眼泛淚光地回憶起兒子生前的遺愿,。
在老人的床邊,,擺放著一張希望小學新建樓房的照片。學校以老人兒子的姓名命名——“畢明小學”,,樓下有一大群孩子,,燦爛地笑著。
畢原鴻原在銀行工作,,毛怡原是一名教師,,他們養(yǎng)育過一對兒女,但分別于2003年和2007年不幸因病去世,。后來,,在行善過程中,毛怡也于2018年底因病去世,,享年85歲,。
“兒子在世時,他曾非常認真地說,,把兩套房子捐給國家或慈善機構(gòu),,建造希望小學,使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也能有安全又寬敞的教室,,也能夠安心地讀書學習,。”畢原鴻回憶說,,當時老兩口覺得那是非常遙遠的事情,,笑著點頭表示贊同。
兒子2007年突然離世后,,在痛苦中,,這一次聊天的記憶卻給了老人活下去的動力,他們主動聯(lián)系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表達了想賣房捐資助學的愿望,。
不久,老人將位于上海市的一套房子賣了69萬元。在考慮到生活和治療等各方面的實際需要后,,2009年2月,,老人拿出40萬元,捐贈給了上海市慈善基金會,,請他們尋找一所合適的援建學校,。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陜西省柞水縣小嶺鎮(zhèn)山區(qū)里的一所學校,,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墻體出現(xiàn)裂紋或傾斜的狀況,而且學校南部山體曾經(jīng)滑坡,,經(jīng)有關(guān)部門檢查認定為危樓,。但地方政府由于資金短缺,一直未翻修改造,。
老人得知情況后,,當即同意重建這所學校,并明確表示:“如果錢不夠,,我們還可以繼續(xù)捐,,一定要把這所學校改造好,給孩子們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p>
省吃儉用獻愛心 慈善成為晚年事業(yè)
“看到希望小學落成的照片后,我們覺得兒子的心愿成真,,也感到生活有了新希望,。”畢原鴻回憶說,,“當時我們就下決心,,晚年剩下的時光就是要參加到慈善事業(yè)當中去,為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做些事情,,這就是對兒子最好的懷念,。”
2014年9月9日,,他們想以更好的方式紀念兒子,,自愿向閔行慈善基金會捐贈慈善款20萬元,設立“畢明慈善基金”,。此后,兩位老人盡量節(jié)省生活花銷以充實此基金,。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閔行辦公室負責人鮑運剛和兩位老人相識十多年,。“他們平時省吃儉用,經(jīng)常只是買點好消化的小菜,,煮點米粥,,對付著就是一頓飯,連葷菜也很少買,。省下的錢都用于資助困難學生,。”鮑運剛說,,平日里會計較菜買貴了的毛怡,,總是對老伴念叨“要節(jié)約,給孩子們讀書”,。
熟識兩位老人的居委會干部也表示,,兩位老人穿著樸素,舍不得買新衣服,,破了的毛衣,,都是打個補丁就繼續(xù)穿。
2014年9月14日,,畢原鴻,、毛怡請閔行區(qū)公證處進行上門遺囑公證,明確在他們?nèi)ナ篮?,將其在閔行區(qū)上海春城的房產(chǎn)(價值600萬元),、全部存款和家具電器等捐贈給閔行慈善基金會,由閔行慈善基金會進行出售和拍賣,,變現(xiàn)的慈善資金全部并入“畢明慈善基金”,,用于資助困難家庭的學生。
在毛怡過世后,,畢原鴻表示,,把存在老伴名下的100萬元全部捐給閔行慈善基金會,存入“畢明慈善基金”中,,主要用于幫助考上大學本科的貧困學生,。
辦完這些事后,畢原鴻老人很開心,,他說:“我把兒子的心愿全部給完成了,,自己也就能走得清清爽爽、滿滿足足了,?!?/p>
堅定信念回報社會 晚年獲得各方關(guān)懷
“我們的父輩都是窮苦人,沒有黨,,沒有社會主義,,我們就讀不起書,,我老伴也就不能在畢業(yè)之后成長為一名學校教師。我也不可能學成畢業(yè)之后留在上海,,從事會計工作,。”畢原鴻說,。
2013年春節(jié)后,,畢原鴻老人在家門口不慎摔跤,股骨骨折,,此后一直躺在床上,。考慮到老人的困難情況,,閔行慈善和梅隴鎮(zhèn)老齡委出資為老人請來了全日制保姆,,給老人擦身、洗腳,、穿衣,、做飯。
老人所在小區(qū)的幾任居委會書記也是有求必應,,只要老人有需要,,都會趕到老人家里幫忙。
鮑運剛及閔行慈善工作人員每周都與畢原鴻通電話,,并定期上門看望老人,。“兩位老人多年熱心慈善事業(yè),,捐款捐物,。作為慈善機構(gòu)應該積極主動照顧他們的晚年生活,盡可能關(guān)心他們,,為他們排憂解難,,真正做到善有善報,讓更多人看到慈善愛心的力量,,加入到慈善隊伍中來,。”鮑運剛說,。
“我們捐款資助建設希望小學,,完全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希望這些孩子學到本領(lǐng)后建設自己的家園,,讓自己的家鄉(xiāng)越來越好,。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碑呍櫿f。
兩位老人在自己暮年的生命里,,在懷念兒女的朦朧淚光里,相互攙扶前行,,留下一段感人至深的愛心故事,。
-
大數(shù)據(jù)"坑熟客",技術(shù)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zhì)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