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紅色文藝輕騎兵 新華社發(fā)
“我們扎根草原,,以文藝啟蒙草原兒女;我們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區(qū)煥然一新,;我們是文藝輕騎兵,,我們是人民的烏蘭牧騎……”這首《烏蘭牧騎之歌》一直傳唱至今,它的作者是第一支烏蘭牧騎的第一任隊長,。
“紅色嫩芽”一路芬芳
烏蘭牧騎,,“紅色嫩芽”之意。1957年6月17日,,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在溫都爾廟成立,。第二天,舉著紅旗,、甩著響鞭,,9位隊員乘著馬車,向偏遠的牧區(qū)出發(fā)了,。兩塊幕布,、三盞煤氣燈、五件樂器,,一專多能的9個人從此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培育了一種精神——迎風雪、冒寒暑,,不畏艱苦長期在戈壁,、草原上為群眾演出服務;有露珠,、接地氣,、留下的是社會主義文藝作品。烏蘭牧騎優(yōu)良的工作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成為我國文藝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
烏力吉陶克套是第一任隊長(同時兼文化館館長),。他當時在草原,,可謂大知識分子,吹拉彈唱件件都會,,繪畫詩歌樣樣精通,。這位留學過日本的書生在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qū)成立前在軍政干部學校參加了革命。烏力吉陶克套在馬車上創(chuàng)作,,在油燈下記錄,。牧民的生產、生活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從此,,烏蘭牧騎成為他永遠割舍不了的事業(yè),成為他生命中永遠忘不掉的情結,。
1976年,,烏力吉陶克套的二女兒哈斯考入了烏蘭牧騎,成為第二代烏蘭牧騎人,,繼承他的事業(yè)繼續(xù)前進,。哈斯說,烏蘭牧騎的精神代代相傳,,父輩的創(chuàng)作靈感,,都來源于農牧民,他們是在用牧民們的語言演出,,這是烏蘭牧騎能夠長盛不衰的秘訣所在,。
荷花、伊蘭,、娜仁圖雅是第一批隊員中的“三朵金花”,。今年84歲的荷花回憶說:“當時我們剛剛20出頭,下鄉(xiāng)演出常常兩個多月不回家,。放牧,、剪羊毛、擠奶,、洗衣服,、做飯。農牧民在哪里,,舞臺就在哪里,。”
娜仁圖雅退休后,,組織了“家庭烏蘭牧騎”為牧民服務,。2014年,她在自家的草場上建起了內蒙古第一座烏蘭牧騎敖包,,她把伊蘭,、荷花請到了敖包下,情不自禁唱起了烏力吉陶克套創(chuàng)作的《烏蘭牧騎之歌》,。
文藝輕騎兵一路向前
在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展廳里,,站在最初建隊的9名隊員的照片前,新一代隊員黃小云正在講解烏蘭牧騎的“昨天,、今天,、明天”。一幅幅照片,,一個個物件,,讓人們觸摸到烏蘭牧騎的歷史熱度和未來寬度。
黃小云是舞蹈演員,藝校畢業(yè)后曾到深圳工作過一年,,起初回到家鄉(xiāng)加入烏蘭牧騎時不太適應,。“在草地上跳舞,,腳崴過的次數(shù)數(shù)不清,,但我現(xiàn)在越來越離不開烏蘭牧騎了。被牧民們需要,、歡迎的感覺很美,。”黃小云本來不是舞蹈編導,,去年,,她根據(jù)第一代烏蘭牧騎3位女隊員繡隊旗的故事,主動編創(chuàng)了三人舞《烏蘭牧騎之花》,,在2018年9月舉行的中國蒙古舞大賽中獲得編導優(yōu)秀獎和表演銅獎,。
烏蘭牧騎多年來,以分散演出,、流動演出等多種形式,,奔波在農村牧區(qū)、街道社區(qū),、企業(yè)廠礦,、邊防連隊以及學校、敬老院等地,,活躍在生產生活第一線,,為廣大農牧民送去了歡樂,也傳播了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農牧民們用一個個生動而感人的故事滋養(yǎng)了烏蘭牧騎隊員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演出中最常見的打草舞、接羔舞,、剪羊毛舞,、豐收舞,都是根據(jù)農牧民們生產,、勞作的場景創(chuàng)作出來的,。正因為帶著“露珠”和“泥土味”,貼近農牧民生活,,才贏得了農牧民們的歡迎,。
“烏蘭牧騎+”乘愛啟航
隨著今天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樣化,,烏蘭牧騎如何能繼續(xù)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創(chuàng)作出農牧民們愛看的節(jié)目,,對烏蘭牧騎隊員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好在經(jīng)過60多年,,烏蘭牧騎已經(jīng)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現(xiàn)任隊長孟克吉日嘎拉感慨地說,30年前下鄉(xiāng)演出,,四五個人騎著幾匹馬就出發(fā)了,,現(xiàn)在一支隊伍至少都在十多人,,最多的時候有40多人,。如今活躍在大草原上的烏蘭牧騎有80多支,隊員達到3000多人,,每支隊伍每年下鄉(xiāng)演出在100場以上,。
2017年,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舉辦了成立70周年座談會,。11月21日夜里,,瓦·鋼寶力道心潮澎湃,難以入眠,,鋪開紙,,拿起筆,在四胡聲中創(chuàng)作出了好來寶《乘愛啟航》: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迎風雪冒嚴寒,傳遞黨的聲音和關懷,。人民需要藝術,,我們?yōu)槿嗣穹占で榕炫取N覀儗⒆龊梦乃噾?zhàn)線的一面旗幟,,致力于新時代文藝創(chuàng)新,,把更好的作品奉獻給群眾。烏蘭牧騎隊員齊努力,,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奮斗,,平生所愿;為了實現(xiàn)中國夢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義不容辭,。
“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我們明確了創(chuàng)作定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标犻L孟克吉日嘎拉告訴記者,,從2018年開始,內蒙古在全區(qū)啟動了“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到人民中間去”基層綜合服務活動,,以“烏蘭牧騎+”的方式,組建了200多支“草原綜合服務輕騎兵”,,每年利用3個月左右時間,,到偏遠農村牧區(qū)、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邊防哨所等2000多個服務點,,向基層提供文藝演出、理論宣講,、農牧業(yè)及科技,、醫(yī)療衛(wèi)生、政法司法,、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綜合性服務,。
在烏蘭牧騎的扶貧村里,隊員們捐款給群眾打了井,。隊長孟克和隊員們又一次給村民唱起 《永遠的烏蘭牧騎》:你是心中飛揚的旗幟,,你是夢里花開的四季,陽光下的美麗故事,,紅色輕騎歌舞傳奇,。飛揚的旗幟召喚我和你,美麗的故事感動綠草地,,天當幕布地當舞臺,,歌聲蕩漾在牧人的心里。啊,,永遠的烏蘭牧騎……(記者 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