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9月25日電 題:貴州印江高石坎護林隊:半輩子,以林場為家
新華社記者汪軍
高石坎護林隊護林員田儒強在林場查看樹木(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68歲的田儒強下午巡山護林歸來,,要坐在林場小屋門口歇上半小時,才開始準備一天的晚飯,。
“不像年輕的時候,,跑幾十公里都不累?!卑胼呑邮刂呤擦謭龅睦咸?,感嘆時光飛逝,。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木黃鎮(zhèn)境內(nèi)的高石坎林場,,山林面積有12000多畝。有一支護林隊,,數(shù)十年如一日在這里堅守,。
1970年,19歲的田儒強被招錄到林場開荒種樹,。他記得,,當時一共來了28人。如今,,這里只剩4人,,其中最年長的就是老田。
高石坎護林隊護林員吳正春整理平時巡山護林穿的鞋子(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以林場為家,今后也永遠在這里,!”林場場長吳正春說,。
在這里巡山護林,他已經(jīng)干了43年,。30多年前,,兒子在高石坎林場降生,吳正春便為他取名吳高林,。
吳正春的弟弟吳正文,,四個孩子都在林場出生,。逢年過節(jié),他們一家人都會在林場團聚,。
今年62歲的護林員方燈明感慨道:我從小就喜歡栽樹,,父親埋葬在這座山上,我永遠不會離開,,離開了肯定會流淚,。
高石坎護林隊護林員方燈明在林場小屋的院子里晾曬食物(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巡山護林,,責任重大,12000多畝的面積,,他們4個人既要防止亂砍濫伐,,又要防止森林火災?!斑^去偷盜樹木的人很多,,有的是晚上悄悄進山,所以必須要兩人一組輪流巡山,?!碧锶鍙娬f。有一次,,他和偷樹的人打斗起來,,左手大拇指被壓反轉180度。
傷疤,,是高石坎護林隊獻身林場事業(yè)的印證,。
今年6月,正是雨水季節(jié),,吳正文在巡山時,,因為道路濕滑摔倒,從一個陡坡摔下去,,現(xiàn)在走路還一瘸一拐,。
1991年初夏的時候,吳正春因為猛追偷盜木材的不法分子,,在巡山途中重重摔了一跤,,右膝蓋被石頭頂破,當場直冒鮮血,,“那一瞬間,,想著只能爬回家了,到了晚上家里發(fā)現(xiàn)我還沒回來,,就找到山里,,才把我背了回來,。”吳正春說,。
如今,,偷盜的情況幾乎沒有,護林隊的重點工作是森林防火,。一個月,,他們每人至少巡山25天,還要用手機拍攝圖片,,上報林業(yè)部門,。
高石坎護林隊的護林員進山巡護(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汪軍 攝
高石坎護林隊的4人中,,只有吳家兩兄弟每個月有工資,每人每月800元,,而田儒強和方燈明,,一直以來都是義務護林。田儒強和他的妻子享受低保政策,,方燈明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相應的扶持政策。
高石坎護林隊的事跡在社會上廣為人知以后,,一些社會人士貢獻力量,,改善了他們的居住生活條件,。2018年,,有愛心人士出資為他們新建了廚房,還將林場小屋的院子硬化美化,。
田儒強,、方燈明、吳正春,、吳正文,,還有今年4月去世的綠化獎章獲得者、90歲高齡的羅運仙……他們默默奉獻,,不求回報,。
木黃鎮(zhèn)鳳儀村黨支部書記吳廷新說,這片林子是護林隊一生的心血,,更是當?shù)氐膶毑?,護林精神必定會教育傳承給子孫后代。
對于未來,,他們依舊堅定,,就像田儒強說的那樣:繼續(xù)守著,,直到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