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9年9月5日在德國埃森許格爾莊園拍攝的“中國廳”一角。?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這是2019年9月5日在德國埃森許格爾莊園“中國廳”拍攝的中國從克虜伯訂購火炮的部分記錄,。?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彷徨
德國埃森市郊,。昔日軍工業(yè)巨頭克虜伯家族擁有的許格爾莊園鳥鳴聲聲,芳草萋萋,。雕梁畫棟的“中國廳”建成以來首次向中國記者打開朱紅色大門,,也揭開了一段塵封許久的往事。
鴉片戰(zhàn)爭炮火,,擊碎了清朝皇帝“天朝上國”的迷夢,。吃盡洋槍洋炮苦頭的清政府希望通過購買西方列強軍事裝備改變被動挨打局面。
克虜伯家族較完整地保存了百年來向舊中國出售的武器裝備記錄,。
一個灰色封皮檔案夾靜靜地躺在長條書桌上,,上面德文清晰可見:1847年-1912年制造火炮清單。
“洋務運動時期,,中國是克虜伯在歐洲之外的最大客戶,。清朝可以買到當時歐洲最先進的火炮等軍事裝備,?!笨颂敳饡v史檔案學者丹尼爾·德羅斯特說,“這批檔案中有8頁紙是克虜伯向清政府出口的岸防炮,、野戰(zhàn)炮記錄,。”
指著“艦船”供貨“15厘米35倍徑的火炮”一欄,,德羅斯特介紹說:“這是供清朝北洋水師‘致遠’‘經(jīng)遠’‘來遠’‘靖遠’號的武器裝備,。”
從大連旅順炮臺,、廈門胡里山炮臺,、威海劉公島,到北洋水師主力“致遠”號等系列戰(zhàn)艦,克虜伯大炮既目睹了中華民族備受欺凌的屈辱,,也聽到過中國軍民奮起抗擊的壯歌,。
英國倫敦東部格林尼治的舊皇家海軍學院,至今仍保留著當時中國留學生的檔案,。鴉片戰(zhàn)爭后,,一批留著辮子的晚清留學生在這里接受了海軍知識和技能培訓。
甲午海戰(zhàn),,裝備著從德,、英訂購的堅船利炮,配備著留學歸來的艦長,,北洋水師的潰敗讓中國人睜開雙眼,,實實在在掂量出“閉關鎖國就會落后,落后注定就要挨打”的分量,。
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漢學家,、歷史學家培高德說,清軍維修,、后勤,、補給以及戰(zhàn)時指揮遠落后于日本,暴露出晚清政治體制的低效,,也說明僅僅購買先進武器和裝備而不探索國家體制變革,,遠遠不能實現(xiàn)自強。
從列強買來的槍炮,,從西方搬來的制度,,在中國還是水土不服。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一次次抗爭都未能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民族復興的夢想依然遙不可及,。
長夜難明赤縣天,,風雨如磐暗故園。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曲折蜿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