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張海磊)一條黑色長裙,,搭配紅色外套,,一雙高跟鞋,干練的短發(fā),,精致的妝容……當記者在北京見到全國人大代表曾娜時,,第一印象是時尚優(yōu)雅。沒想到,,一年365天她竟然幾乎天天與白酒打交道,。
“80后”曾娜是國家級白酒評委、一級品酒師,,同時也是一家擁有400多年歷史的白酒廠傳統(tǒng)釀制技藝的第23代傳承人,。
“酒量到底有多大?”“品酒師是不是要天天喝酒,?”“有沒有喝醉過,?”記者的疑問一股腦涌上來。
“品酒可不是簡單的喝酒,,要跟酒交流,。”看似平常的白酒,,遇到曾娜的舌頭一下子就有了靈魂,。
在她的眼中,白酒都有自己的個性,,有的像熱情奔放的年輕女子,,有的似歷經(jīng)歲月的儒雅長者……
在潔凈玻璃杯中倒入半杯酒作為酒樣,觀察酒液顏色和透明度,。輕輕晃動酒杯,,看掛杯,聞清香。隨后酒液入口,,一絲甘醇涌上舌尖,;之后酒液滑到舌兩側(cè),此處對酸味最敏感,;停留于舌根,,體會苦味;隨著酒液鋪滿整個舌面,,入喉時又留下一絲辣味,,瞬間豐富的口感在味蕾中全部綻放。
觀色,、聞香,、嘗滋味,酒在她的描述中活了起來,。
在酒廠,,曾娜的日常工作是基礎酒驗收定級、酒的調(diào)味組合,、成品酒審批,、鑒別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新品研發(fā)等,。
頂尖品酒師,,對味覺的要求極為嚴苛。
“我甚至要將看似完全相同的礦泉水,、蒸餾水,、純凈水、白開水,、自來水區(qū)別開來,。”2006年,,在考取全國食品工業(yè)協(xié)會第七屆白酒評酒委員資格時,,遇到這道考題的曾娜徹底懵了,“這種情況平時都沒練習過,?!?/p>
最終,憑著扎實的基本功和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zhì),,曾娜全部答對,,從全國近300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以26歲的年齡成為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國家級白酒評委,。
這“舌尖上的功夫”可不是一下子練就的,。
在釀酒世家長大的曾娜,,對酒香有著與生俱來的好感。1997年,,已經(jīng)從事了2年舞蹈藝術(shù)工作的她進入酒廠,。在歷經(jīng)講解員、包裝女工,、質(zhì)檢中心化驗員等基層崗位后,,一次內(nèi)招嘗評員的機會,開啟了她20余年的品酒職業(yè)生涯,,“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品評100多個酒樣,,度數(shù)最高的是70度左右的原漿?!?/p>
一年幾乎每天都在品酒的她為了保持嗅覺的敏感,,不得不過著“索然無味”的生活,工作時拒絕有香味的化妝品,;為保持飲食清淡,愛吃火鍋的她有時候只能“忍痛割愛”,。
在北京開會的這段時間,,她抓住沒有跟酒打交道的日子,畫上了精致的妝容,。然而一端起水杯,,“職業(yè)病”又犯了,“這應該是礦泉水,,有一絲鹽分的咸……”
作為所在酒廠傳統(tǒng)釀制技藝第23代傳承人,,今年兩會上,她特別關(guān)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爸袊拙埔褌鞒辛藬?shù)千年,這離不開每一位傳承人對技藝的堅守,,對匠心的守望,。”她把先輩釀酒技藝的精髓毫無保留地傳給后人的同時,,也不斷在前人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新發(fā)展。
古老文化習俗,,也需要新的生命力,。近幾年,曾娜就參與到酒廠中式雞尾酒的研發(fā)中,,產(chǎn)品定位是年輕人市場,。2根辣椒,、數(shù)粒青花椒、3根芹菜……幾種原料按順序放入,,加冰,、搖勻、過濾,、倒出,,一杯極具四川風味的“巴蜀記憶”便做成了。
“我們應該弘揚老一輩人的工匠精神,,嚴格守好質(zhì)量的大門,,并做好傳幫帶,讓傳統(tǒng)技藝不斷傳承與精進,?!边@是曾娜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