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1月24日電? 題:脫貧戶的新年“新盼”:更好的日子在后頭
新華社記者強勇
王鳳秋很忙,,脫貧了,,她也一點不落閑,。問她都忙啥,?這幾年她種著地,、打零工,、在村里是保潔員,、家里頭養(yǎng)雞又養(yǎng)豬,,忙里又忙外,小日子過得滿滿當當,,這和以前一度看不到生活希望比起來,,簡直判若兩人。
43歲的王鳳秋家住黑龍江省漠河市二十五站村,,常住人口全算上也不過307人,,而她家,,曾是村里的貧困戶。
駐村第一書記張強介紹,,2014年,,王鳳秋和丈夫劉良志外出打工時出了車禍,丈夫摔壞了腿,,再也干不了重活,,王鳳秋也受了傷,生活急轉直下,。
村里了解情況后,,隔三差五去她家做思想工作,后來又陸續(xù)給辦了低保等,,日子有了起色,。
“別人給指了一條致富路,那就做出個樣子看,?!蓖貘P秋心里憋著勁。最緊要的是先把地種好,,十幾畝地照料好了,,一年也能有幾千元收入。她養(yǎng)了40多只雞,,嫌不夠,,又學著養(yǎng)豬,不時還打點零工,,丈夫也跟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2016年底,王鳳秋家順利脫貧,。但她仍盤算得仔細,,這幾年還不能松勁,家里還有一些“饑荒”要還,、孩子上學也是一筆花銷……
2020年,,王鳳秋計劃著多養(yǎng)幾頭豬,雞場的規(guī)模也得擴大,,抽空再學幾樣新手藝,,給家人更好的生活?!霸鄄皇沁€得奔小康使勁嘛,。”她說,。
歲末之時,,記者在二十五站村,、北紅村、大河西村等我國最北的幾個村莊采訪,,傾聽貧困戶的新年新期盼,。
“脫貧攻堅戰(zhàn)打響后,村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奔t村脫貧戶李桂英說,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她貸了款,,把家里40多平方米的“木刻楞”(簡易木房)改造成了160平方米的家庭旅館,4鋪大炕,、2個標間,,一年下來純收入四五萬元。
2018年底,,北紅村整村脫貧,。“我也算是‘有產業(yè)的人’了,。”一向不茍言笑的李桂英開起了玩笑,,有了穩(wěn)定收入,,今年她還要借著政策的東風一鼓作氣致富,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呢,。
在大河西村,,記者來到脫貧戶孔慶學家里時,48歲的他正忙著處理一塊塊凍豬肉,??讘c學告訴記者,前不久,,他賣了家中養(yǎng)殖的9頭豬,,兜里有了一筆不菲的收入,再加上護林員,、種地村里分紅等收入,,足夠一家人過一個豐年。他說,,多虧了好政策,,讓他找到脫貧的路子,現在感覺腰也挺了,,氣也順了,。
新的一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奔小康,。”這些脫貧戶說,。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