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王禾田
年齡:47 歲
身份:武漢江岸區(qū)永清街道志愿者司機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武漢市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英雄城市”的含義,。黃鶴樓公園職工王禾田是一名志愿者司機,每天開著由面包車改裝的“救護車”,,往返于社區(qū)和醫(yī)院之間,,接轉(zhuǎn)新冠肺炎患者,,把他們送到方艙或是定點醫(yī)院,。
王禾田成為一名生命“ 擺渡人”,這在他看來,,自己就是做了一件武漢人都會去做的事情,,做了就義無反顧。
△王禾田準備開車工作
以下是王禾田的口述:
“你讓我來吧,,我是一名退伍軍人”
我老家是河北的,。1991 年來到武漢,已經(jīng)快 30 年了,。年前,,我們一家人準備回河北過年,但是疫情發(fā)生了,,就留了下來,。我是黃鶴樓公園的一名職工,家也住在漢口,,疫情發(fā)生之后,,就一直琢磨著做點什么。
可是我既不是醫(yī)生,,也不是賣藥品的,,關鍵時候感覺幫不上什么忙。后來在網(wǎng)上看到有招募駕駛證為 A 照的司機去開救護車,我就想,,這下好了,,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有 A 照,。能夠出點力,,真的太高興了。
但是我也不知道哪里有需求,,就想了個辦法,,把駕駛證的照片發(fā)到朋友圈,請朋友轉(zhuǎn)發(fā),、推薦,。朋友告訴我,有兩家醫(yī)院需要開救護車的志愿者司機,,我就趕緊去咨詢,,發(fā)現(xiàn)都招滿了。心里有點遺憾,,想法也沒有實現(xiàn),,但我也不能放棄,時刻關注有需求的消息,。
第二次,,我看到武漢市政府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趕緊拿起手機在網(wǎng)上填表申請,。但是因為年齡要求 40 歲以下,我 47 歲,,超齡了,,還是沒被錄用,我很著急,。后來聽朋友說,,社區(qū)下一步也可能開始招募志愿者司機。我就到家里所在的永清街道辦事處毛遂自薦,。
到了那兒,,我告訴工作人員,你讓我來吧,,我是一名退伍軍人,,我紀律性強,時間觀念強,,一定能把這份工作做好,,他們第一個就選了我。
第一天上班不敢回家,在車上睡了一夜
△和妻子的聊天截圖
自己的想法最后終于實現(xiàn),,我非常激動,。接到消息后,我立刻就去了現(xiàn)場,,熟悉車況,,給車消毒。當天晚上,,我就投入了工作,,轉(zhuǎn)運發(fā)熱病人,一直到凌晨三點才回去,。
但是等到家樓下的時候,,我猶豫了。我家有兩個小孩,,兒子今年高考,,姑娘才 5 歲。我想我接觸過病人,,風險很高,,不能回家。于是干脆就在車上睡了一個晚上,。
為了不給家人和鄰居帶來麻煩,,我在小區(qū)外面找了個房子,住了一個星期,。后來街道了解情況之后,,就幫我們找了個地方住。
△在街道辦事處休息
正式“工作”后,,我接送的第一批疑似病人,,是家住長江邊某小區(qū)的一對夫妻,發(fā)熱,、咳嗽,。有時也會接到運送輕癥和重癥病人轉(zhuǎn)院的任務。9 日晚上,,我往返了好幾趟,,將 4 名輕癥病人、6 名重癥病人,,從江岸區(qū)的集中隔離點和小型醫(yī)院,,轉(zhuǎn)移到武展“方艙醫(yī)院”和金銀潭醫(yī)院住院治療。從 9 日晚 8 點半一直忙到 10 日凌晨 1 點,。
“工作服”已經(jīng)被 84 消毒液燒壞了
雖然讓我們盡量不要和病人接觸,,但是每次接送病人的時候,,看見他們大包小包的,親人也不能陪護,,我就非常不忍心,,能幫忙就盡量幫忙。而且我想,,穿著防護服,,戴著手套,不會有問題的,。我還準備了一套“專用服裝”,,就在工作期間穿,每次洗都用 84 消毒,,現(xiàn)在衣服都被燒壞了,,成了紅色的。
病人身體不好,,心里也會恐懼,。有人上來問我:" 哎呀,你們把我拉到哪里去呢,,還能不能回來,?" 我就安慰他們:“放心,有這么多人支持,,這病也不是什么大病,,肯定能治好,一定能回來,?!?/p>
因為當時救護車不夠用,街道臨時征用了兩輛面包車,,把它改裝了一下,。車內(nèi)放的都是板凳,開車就要很小心,。而且,戴著護目鏡,,經(jīng)常有霧氣看不清,,為了自身安全,我要戴護目鏡,,但是為了車輛安全,,又不能戴護目鏡,所以有時候也是很糾結(jié),。
△送過病人之后,,在醫(yī)院附近休息
我知道有危險,,但是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
老家的家人知道我做志愿者的消息后,每天都給我打視頻電話,,有時候工作忙,,沒接到電話,他們都會擔心一個晚上,。工作結(jié)束,,我就撥回去:“我沒事,你們放心吧,?!?/p>
做志愿者以來,我一直住在外邊,。值班的時候,,就在街道吃盒飯。不值班的時候,,我每天回到小區(qū)門口,,等著老婆把飯做好送出來。開始的時候,,她會和我說很多話,,叮囑我很多,到了后來,,就只有一句“注意安全”,。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句話,我感覺已經(jīng)蘊含了很多,。我倆每次都在門口遠遠見一面,。
每次打視頻電話,姑娘都會問我:“爸爸,,爸爸,,你什么時候回來?什么時候回來陪我玩,?”想孩子們的時候,,我就走到江邊,對著家的方向,,使勁兒揮手,,家人站在陽臺就能看見我。
兒子把在學校做實驗時買的護目鏡給我,,讓我戴上,。雖然知道它并不適合防病毒,但我還是說好,。通過這次的事情,,我感覺孩子們也在長大,。
我知道有危險,但是既然選擇了,,就要義無反顧,。我心想,在武漢 30 年,,它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作為武漢市民,在城市有難的時候,,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問心無愧。若干年后,,回想起現(xiàn)在,,還是會很自豪。對孩子們來說,,有時候,,說一百遍,不如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去影響他們,。作為“70”后,,我是“80”后和“90”后的榜樣,而他們又能做“00”后的榜樣,,社會需要這樣的正能量,。(記者 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