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3月13日電? 題:姜濤:戰(zhàn)“疫”勇士再沖鋒
賈啟龍,、邵龍飛,、王逸濤
每天凌晨,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移動檢測實驗室,,一個略顯疲憊的身影在復核完最后一個樣本檢測數(shù)據(jù)后,,都會在檢測報告上鄭重地簽上自己的名字:姜濤,。
姜濤是病毒學專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擔任軍事醫(yī)學專家組檢測組組長,,負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
核酸檢測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技術支撐,。
“看起來冷冰冰的樣本管,,背后都代表著患者鮮活的生命和健康。早出一份診斷結果,就早一分精準排查,?!苯獫f。
1月下旬,,軍事醫(yī)學專家組抵達武漢后,,與軍地有關單位迅速建立起聯(lián)防、聯(lián)控,、聯(lián)治,、聯(lián)研工作機制。按照任務分工,,姜濤率領檢測組連夜在實驗方艙搭建好核酸檢測平臺。
姜濤曾參與過SARS疫苗的研制工作,,建立了我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原監(jiān)測預警技術體系,。除了參與國內一系列重大活動的生物安全保障工作外,他還先后4次到利比里亞,、塞拉利昂等國開展疫情防控,。
2015年,為防控埃博拉疫情,,姜濤隨援塞移動實驗室檢測隊第二次出征塞拉利昂,。由他帶領的檢測組曾以滿分成績通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實驗室平行能力考核。
接收樣本,、整理編號,、核酸提取、試劑配制,、上機擴增,、結果判讀,核酸檢測機械枯燥而又充滿風險,,姜濤全程參與樣本檢測工作,。
最大的風險是看不見的病毒,如果核酸提取步驟中沒有完全裂解,、滅活不夠徹底,,就會讓檢測人員暴露于危險中。
“接收和處理樣本時一定要全面消毒,,注意有無尖銳物品,。”每次檢測開始前,,姜濤總要反復叮囑,。
援非抗埃時,他們曾遇到送檢樣本包里混有尖銳物的現(xiàn)象,接樣時,,稍有不慎,,這些沾染病毒的物品就有可能刺破手套,使檢測人員受到感染,。咽拭子樣品在運輸時,,也會出現(xiàn)因顛簸而導致封閉螺帽松動,進而出現(xiàn)漏液的現(xiàn)象,,增大檢測人員的感染風險,。
檢測中,反映病原基因熒光信號的強弱直接影響檢測結果的判定,。如果碰到檢測的熒光曲線信號偏低或只有單一靶標等現(xiàn)象,,姜濤就會召集人員綜合研判,必要時重復試驗進行復核,,確保樣本結果經得起檢驗,。
“健康人被誤檢為陽性,一旦與患者一起隔離,,就極可能被病毒感染,;患者被誤檢為陰性,很容易造成救治延誤,?!苯獫f。
“團隊檢測高效迅速,,結果精準,,緩解了我區(qū)疫情防控樣本檢測壓力?!蔽錆h市武昌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給予姜濤團隊高度評價,。
按照防控要求,從咽拭子樣品接收到得出核酸檢測結果,,須在24小時內完成,。姜濤率領團隊憑借扎實的基本功,通過優(yōu)化流程組合,,硬是把時間壓縮到4個小時以內,,實現(xiàn)了一個小時內完成90余份樣本核酸提取、最高500人份以上的單日標本檢測能力,。
除了開展檢測工作,,姜濤還發(fā)揮研究領域的專業(yè)特長,帶領檢測組對臨床樣本中其他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進行了篩查,。
疫情不滅,,沖鋒不止,。這就是戰(zhàn)“疫”勇士姜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