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4月5日電 題:青春綻放 不負韶華——聯(lián)勤保障部隊疫情防控一線中的“90后”文職人員
于寶瑞、王青軒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數(shù)百名軍隊文職人員先后投入到聯(lián)勤保障部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0后”作為這支隊伍的生力軍,,在抗擊疫情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們,,曾被賦予“特立獨行,、不在乎他人眼光”的標簽;他們,,也曾受到能否擔當重擔的質(zhì)疑,。今天,年輕的“90后”們站在抗疫最前線,,以實際行動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左添:“上海囡囡”淬煉成長
疫情如火,號令如山,。
除夕萬家團圓之夜,,左添隨著首批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從上海出發(fā)到達武漢,與漢口醫(yī)院對接連夜展開工作,。
剛來漢口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的時候,,左添難免心里忐忑。但隨著衛(wèi)生物資的補充和治療方案更新及治愈率的提高,,她漸漸戰(zhàn)勝了恐懼,。
火神山醫(yī)院投入使用后,左添轉戰(zhàn)火神山,,被分配到重癥監(jiān)護室,。按照感染防控等級,這里屬于等級最高的“紅區(qū)”,。
像左添這樣的護理人員,,常常身兼數(shù)職,體力消耗非常大,。來武漢前,,1994年出生的左添還是一個柔弱的“上海囡囡”,而自從走上與疫情斗爭的戰(zhàn)場,,她知道自己必須堅持,。
在高強度的連續(xù)奮戰(zhàn)中,左添有時候會累哭,,甚至有一次暈倒在病房,,但她從未退縮。
在“紅區(qū)”工作,,給左添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體力上的透支,,而是心理上的撞擊,。連著幾天夜里,左添只要閉上眼睛就想起病患離世的情景,,無所適從,。在同事的幫助和勸導下,左添終于戰(zhàn)勝了自己,。
“在火神山短短幾天,,我不僅懂得了什么是大愛,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并不是無所畏懼,,而是明明知道害怕,,卻還是要勇往直前?!弊筇碚f,。
馬昊昱:“西北漢子”化身病房“暖男”
2月2日,軍隊支援湖北醫(yī)療隊員抵達火神山醫(yī)院,,“90后”醫(yī)師馬昊昱就在其中,。
剛來不久,他們科室就接收了一個83歲的老奶奶,。老奶奶已經(jīng)和病魔抗爭了40多天,,就在她自己都準備放棄的時候,醫(yī)生告訴她準備轉院到火神山醫(yī)院,。
馬昊昱查房的時候,,老奶奶激動地對他說:“孩子,我覺得我的天亮了,!因為啥,?因為這是我們?nèi)嗣褡拥鼙尼t(yī)院啊,!”老奶奶緊緊抓著馬昊昱的手,,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雖然隔著3層手套,,馬昊昱依然能感覺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
“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也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所在?!瘪R昊昱說,。
老奶奶使用呼吸機的時候,由于面頰部壓痛拒絕繼續(xù)佩戴,,馬昊昱就和護士幫她按摩放松,;老奶奶身體不適拒絕吃飯的時候,,從蘭州來的馬昊昱就跟她講蘭州拉面有多誘人,老奶奶說他講出了“舌尖上的中國”,,食欲也有了,。隨后的日子,,只要有空他都會到老奶奶跟前聊幾句,,鼓勵老奶奶堅持下去。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老奶奶終于康復,。送別老人出院的時候,馬昊昱的心里充滿了幸福感,、成就感,。他說,這是自己最開心的事情,。
金蘊韜:“閱兵小將”走上抗疫戰(zhàn)場
在武漢抗疫一線的文職人員中,,有一名叫金蘊韜的“90后”走起路來格外“有范兒”。原來,,他曾作為文職方隊的一員,,在國慶70周年閱兵式上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金蘊韜認為,,能參加閱兵是軍人的無上榮光,,但榮光是一時的,使命是一世的,。于是,,在第一批申請支援武漢的醫(yī)務人員名單中,就出現(xiàn)了“金蘊韜”這個名字,。
上了崗位,,金蘊韜就從來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然而,,一貫追求“快速準確”的他,,也有失手的時候。
一次,,連著忙碌了3個多小時之后,,渾身濕透的金蘊韜繼續(xù)給一位老大爺抽血?!耙会樢娧北緫亲o士的基本功,,但是金蘊韜插入針頭后,卻未見到血液流出,。他十分愧疚,,連忙給大爺?shù)狼?。大爺卻笑呵呵地說:“小伙子,這可不怪你,,你看我這老人斑顏色多深,,血管在哪兒誰也沒辦法一下子找準。大爺不怕疼,,你再找找看,!”簡單幾句話像一股暖流涌入金蘊韜的心田。
此次抗疫中全軍抽組的文職人員,,來自各個軍兵種,,也是軍改后文職人員首次大規(guī)模遂行非戰(zhàn)爭軍事行動?!?0后”作為抽組文職人員的主要群體,,義無反顧地沖鋒在前,書寫著這個時代的感人篇章,。